据权威资料显示,预计到204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5%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0%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预示了建筑业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时期里,建筑企业将继续进行市场拓展,寻找更多机遇。
多元化经营战略成为企业发展动力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生产规模庞大,资本实力雄厚,其功能扩展到融资、规划、设计、施工、房地产经营等综合性建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产业分工细化,企业品牌特征明显,施工专业化成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特征。这些企业有着智力密集型的人才层次、较强的科研设计和开发能力、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目标、高度的技术创新精神和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
国际承包商一般涉及房屋建筑、土木工程、交通等2个或3个以上的经营领域,近10年ENR(国际工程公司排名)排名前225位的国际承包商中一直名列前茅的顶级承包商都兼跨数个行业。ENR将国际工程市场分为10大行业,以美国柏克德公司为例,其业务领域涉及国际工程市场的所有行业。综合几家国际顶级承包商近几年来的业务情况,其涉及的行业有房屋、电厂、供水排水、石油、交通和电信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际顶级承包商都力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尽可能进入到足够多的专业领域,正如ENR公布的2007年全球排名第一的法国万喜公司提出的口号“要能承揽世界上任何类型、任何规模、任何领域的工程项目”。万喜公司税前营业额收入各行业业务所占的比例中,工程承包收入所占比例均小于50%,更多的则来自多元化经营;与之相反,坚持专业经营战略的日本鹿岛和大成建设公司在ENR总排名上持续下滑,未能进入全球最大承包商的前10名。
全方位的服务与企业间合作成趋势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国际工程业主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的综合服务能力,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EPC(设计 采购 施工总承包)、PMC(项目管理总承包)等一揽子式的交钥匙工程模式以及BOT(即建设 经营 转让)、BT(建设 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带资承包方式成为国际大型工程项目中广泛采用的模式。承包商不仅要承担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作任务,还要承担工程融资任务。承包商的业务向项目的前期发展,利润中心向全产业链转移。据世界英航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分析,建筑业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大的服务部门之一。除少数国家的政府项目不需要承包商带资外,多数项目基本上需要承包商以不同的形式带资承包,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份额的65%。
欧美等国家的大型跨国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形成垄断。发展中国家建筑承包商凭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项目上也获得了发展机会,并逐渐形成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享的新局面。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寻求合作者共同分担,逐步将技术研发机构从母体脱离出来的同时,引入新的投资者;另一方面,独立研发机构为提高研发成果的效益,开始向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建筑业内部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的众多土木工程建设中,日本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其独创的综合建筑技术。在观念上,日本建筑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技术的创新将出现在绝大多数的施工现场,那些不重视技术投入的企业将被淘汰。此外,日本建筑企业还十分重视技术融合,将多种现有技术或改良技术融合在一起,产生杂交技术。日本工程师将自身擅长的机械和电子技术相结合而产生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并使其与建筑业现有的设计、施工、检测技术相融合。
组织方式多样化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
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工程实施组织方式繁多。工程承包模式包括平行总承包、设计或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设计或施工合作体承包、CM模式、NC模式等等。除此之外,一些新型的工程实施组织模式如EPC、PMC、BOT等模式也在不断出现。
EPC模式是指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承包。目前,国际工程承包模式已从单纯施工项目逐渐演变为EPC项目和设计 建造(DB)交钥匙项目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以适应业主的不同需求。EPC模式可以向业主提供完整的设计、施工、供货的全过程服务,成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EPC模式将建筑承包商从简单的价格竞争中解放出来,同时对承包商的融资能力、设计能力、供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
特许经营模式是指某国政府以特许授权方式,允许某些大型承包商参与投资、建设、经营本国的机场、铁路、电站、污水处理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有BOT、BT、BOOT、TOT、PPP等形式。以BOT为例,工程项目由承包商和银行投资团体发起,筹措资金组织实施以及经营管理,其实质是将私人或民间投资引入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能够解决政府或公共部门备受困扰的投资短缺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政府、承包商、私人财团和社会都能带来一定的益处。
虚拟建设模式借助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强大支持,采用无层级、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方式和设计 施工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通过共享信息系统,达到工程建设成本低、质量好、进度快和协调好的目的,运用信息和知识使建筑产品增值。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筑企业主要通过虚拟建设增强建设项目全寿命期各组织间的沟通和合作,充分运用3D、4D、VR等计算机技术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职能进行集成。
合作伙伴模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在信任、追求共同目标和理解各组织的期望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为了获取特定的商业利益,最大化地利用各组织的资源而作出的一种长期承诺。业主与承包商及其他参建各方之间给予相互信任、资源共享、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面对BOT、PPP、EPC、DB等复杂的大型项目,单个企业在融资、技术、施工、供货或运营管理、风险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任何一家承包商都难以独立承揽。因此,多个企业结成联盟,各方将自己最有竞争力的资源投入,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了一方独自承揽项目的风险,最终使参与各方利益最大化,延长了各方的价值链。
联盟包括了关系紧密的联营体(JV)和相对松散的合包集团等多种形式,他们以诚信为合作基础,不改各方的股本结构,各方以一定的股本金或保函共同组成临时机构,具有需要时组成快、当使命结束或联盟不适应外界形势时易于解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