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年的亏损后,玻璃企业的库存量明显低于往年和正常水平,再加上市场需求开始增大,使得玻璃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尽管玻璃企业普遍看好2013年的行业前景,但由于玻璃产能严重过剩,而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没有放松迹象,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玻璃行业仅仅是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要想走出产能过剩的困局,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玻璃市场量价齐升
“从2月下旬开始,我们已经数次调高5毫米浮法玻璃的出厂价,由原来的1400元/吨提高到1460元/吨,平均每吨上涨了60元。目前,公司出货量逐渐增大,库存趋于正常。”近日,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一位刘姓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的情况并非个例。
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冬”之后,玻璃行业终于迎来了“小阳春”,企业的日子总算要好过起来了。在近一两个月时间里,不少玻璃生产厂家纷纷提高玻璃出厂价,且出货量较大、库存压力逐步减小。
统计数据显示,自2月下旬以来,北京、秦皇岛、西安、上海、广州4毫米玻璃均价为68.3元/重量箱,环比上涨1.8元/重量箱(重量箱为玻璃行业的计量单位,1重量箱为50千克)。
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需求增大和库存减小是推动玻璃价格上行的主要原因。从需求的角度看,随着天气转暖,南方地区的加工企业都已经开工,北方地区的加工企业陆续开工,全国各地需求的季节性复苏比较明显;从供给来看,目前,玻璃企业的库存量明显低于往年和正常水平,华南地区的库存量为正常的六成,华东地区为正常的八成~九成,华北地区相对正常。
回暖基础尚不稳固
虽然目前玻璃行业出现了“小阳春”,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只是非典型繁荣,行业回暖基础还不稳固。
郑州玉海玻璃技术有限公司的邹刘洋说:“玻璃行业能否迎来拐点,前提条件是下游的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是否复苏。虽然近来的汽车销售情况良好,但由于汽车行业对玻璃的需求占玻璃总产量的份额较小,所以关键还在于房地产行业能否复苏。”
在邹刘洋看来,目前,房地产业的销售形势虽然一片大好,但还没有传导至房地产竣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的指标上,所以玻璃需求还没有出现明显好转,再加上“国五条”调控细则出台及后续政策的利空笼罩着建材行业,致使玻璃的远期需求被压缩。
“玻璃市场需求提振乏力,而且,玻璃行业仍然被产能严重过剩所困扰。”邹刘洋说。
河北大光明集团嘉晶玻璃公司期货部负责人武延民认为,虽然一些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小生产量,加大销售量,但这依然难以改变产能过剩的严峻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有19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点火,新增产能约8000万重量箱,今年预计点火16条生产线,新增6000万重量箱,总产能将突破10亿重量箱。截至1月上旬,全国浮法玻璃总产能高达10.04亿重量箱,实际产能超过8.28亿重量箱,环比增加384万重量箱。
“此外,技术进步及创新能力仍然不足,节能减排和贸易保护等因素也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阻力。”武延民说。
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时,一些行业和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尤为突出的是平板玻璃、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
在张平看来,虽然一些行业或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但主要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例如,普通平板玻璃产能严重过剩,但电子用平板玻璃一直依靠进口。
产能过剩带来了哪些问题?张平分析说:“姑且不说这对资源造成的浪费,这些企业、产业本身也面临很大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恶性竞争,明知亏损还要生产的局面导致了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的出现,分割了市场,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很不利。”
至于解决之道,张平认为,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素质;其次,要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一批过剩产能;再其次,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最后,鼓励企业去海外发展,转移一批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