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杨铿多次表示,蓝光已经打通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任督二脉”,基本突破了金融的瓶颈。但眼下蓝光总计46个项目代表46股现金流,它们需要极强的资金管理能力,一旦房子销量萎缩,该模式就会饱受资金链的困扰,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危及企业生存。变现手里的存量,快速周转回笼资金,成为目前蓝光地产能保证公司资金链安全的最好办法。蓝光在去年定下了面向刚需、高周转、流量型、中利润的开发策略,其在成都开发了一系列COCO系产品,曾创下拿地到开盘最短3个月的全国纪录。但毋庸置疑的是,提速后,蓝光管理是否能跟进、放权地方公司如何保证项目质量、成本费用控制等诸多问题会不会集中爆发,这是很多业内人士所共同关心的。
事实上,以业绩和规模为导向的发展,也正为公司带来人力资源吃紧,管理经验欠缺等经营难题。
2012年底,《四川法制报》报道了位于成都市成飞大道附近的蓝光SOFA社区的质量问题,称接到业主联名投诉所购买的精装房出现了卫生间吊顶材料被更换等17项问题。随后不久,地产中国网也曝光了蓝光北京云鼎项目精装房的质量问题。
对此,蓝光寄希望于外部资源标准化,内部资源集约化的模式来解决问题。据了解,蓝光已将合作的1000多家上下游供应商精简到100多家企业,在招标、采购、项目管理引入统一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外,蓝光人力资源的扩容也成为必然。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蓝光营销体系内多个老总的QQ签名已改成“蓝光地产急聘:营销总监、营销经理”。
而近日,公司也启动了最大规模的企业招聘,涉及的岗位几乎包含建筑设计、施工、销售、项目管理、服务等所有职位。
出川之路一波三折
从“四川蓝光”到“中国蓝光”,是蓝光对其全国化战略的最直接描述。
千亿目标之下,蓝光的目光放在了四川之外的广袤土地上。杨铿再一次提及全国化战略,称蓝光的全国布局一定是向环渤海、长三角、西部三个区域集中,这三个板块的投资力度和密度都会加大。
事实上,早在2007年,蓝光就定调要突破,希望从偏安成都一隅向全国化拓展,并在随后的2008年和2009年,分别高价拿地进驻重庆和北京。不过转型伴随着阵痛,蓝光出川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蓝光在重庆的发展,其实并没有摸准这个城市的发展脉搏。”容磁机构负责人王雪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这几年发展的主流都在大学城和两江新区周边,谁知蓝光进重庆的时候却去了谁都不愿意去的巴南区域,所开发的十里蓝山项目断断续续卖了好几年。在十里蓝山之后,蓝光只是选择开发了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盘彩云府。进重庆5年,蓝光仅面市上述两个项目。
在距离在重庆上一次拿地4年后,蓝光去年以4033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拿下了弹子石一幅地块,溢价47%,高于周边保利、中海、招商项目的地价水平,并表示将围绕刚需主题打造项目。不过在王雪松看来,蓝光抢下的弹子石新地王也可能变为一条枷锁。
“按照4000多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水平,至少要卖到9000元/平方米才能有一点点回报,蓝光如何打造刚需盘以及如何出货,都可能成为难题。”王雪松称。而中海弹子石项目负责人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们目前正在大量出货的中海国际社区产品建面才6700元/平方米,就在蓝光项目旁边,即便蓝光今年下半年开盘,预期也不会分流他们的客户。
不仅是重庆,蓝光在北上拓展时也遭遇难题,旗下蓝光云鼎项目高价拿地,被迫将商业改为居住,在前两年严厉的调控期内,项目销售停滞不前。
“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难念的经。”杨铿此前也坦承,在全国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蓝光的管理构架,人力资源配备,整个公司的观念都面临比较大的调整。但出师重庆、北京不利,却并没有让蓝光地产的全国化拓展止步。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蓝光近两年在嘉兴、昆明、遂宁、自贡、重庆等地的屡次出手,已成为目前在川外布局城市最多的成都企业。
“如果要进军华东或华北的中心城市,目前情况下这些区域的高地价和更加充分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蓝光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中房信研究总监薛建雄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同样是在北京,早在2007年,龙湖地产就已将其势力范围扩展至北京,并在随后拿下数个项目,以精细化策略站稳了脚跟。但这样的全国化道路的黄金时机已经过去了,蓝光开始的全国化道路恐怕还要走很长的路子。
事实上,蓝光在北京的项目位于已是郊区的小汤山附近,而在长三角,其进军的首个城市是并非中心城市的嘉兴。即便在成都,蓝光也要面临金科、中渝、协信、紫薇、俊发等多家西部区域对手,“做住宅通用产品的开发商,都需要精耕每个区域,比如保利就会在一个区做好几个大盘,赚钱的几率和利润率才高。如果蓝光步伐太大,铺点太多,那会是危险信号,很可能变为下一个恒盛。”薛建雄称。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也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在全国化布局中,企业除了要解决好人与资源的管控模式外,最关键还是要有清晰的产品模式,要支撑企业业绩持久增长,就需要拥有几条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线,在不同城市进行标准化复制开发,降低开发管理难度和成本费用外,提高开发效率。
“如果能力争形成3-5条产品线,产品标准化率争取达到70%以上,即使将来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已降至10%左右,自己企业的净利润率也有可能达到20%以上。”宋延庆续称。而据时代周报了解,蓝光目前已准备在昆明、重庆复制COCO系列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