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小地产商蓝光的大跃进:九年超千亿?
来源:时代周报    时间:2013-01-24 14:49:35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 从百亿到千亿,万科和保利分别用了5年时间,而绿地则跑了8年。仅在四川小有名气的蓝光喊出千亿元的目标,聚焦了业内的目光,不过质疑其激进的声音不绝于耳。

  狂飙突进式的“蓝光速度”,是去年至今形容成都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多的一句话。在2012年刚刚突破百亿销售大关后,蓝光管理层就对外宣布,2013年将耗资150亿元继续驰骋土地市场,并要以60%的年复合增长率来达到未来“9年1000亿”的销售规模,实现全国化布局。

  相关阅读:万达模式:速度的烦恼

  从百亿到千亿,万科和保利分别用了5年时间,而绿地则跑了8年。仅在四川小有名气的蓝光喊出千亿元的目标,聚焦了业内的目光,不过质疑其激进的声音不绝于耳。“蓝光如果力度控制不当,步伐太快,铺点太多太散,遇到行情下滑,说不定就变为下一个恒盛。”中房信研究总监薛建雄分析。

  在不少业内看来,蓝光短平快的开发模式固有所长,但没有上市公司的身份,公司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而依靠信托、拆借或基金等方式融资,又背负较高的资金利息。担忧者称,企业高企的现金流要求,要靠良好的货如轮转,实现持续开发。一旦房子销量萎缩,企业就会饱受资金链的困扰,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危及企业生存。

  土地市场锋芒毕露

  从百度百科里所勾勒的蓝光的发家史来看,公司早年以生产汽车配件发家,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在成都开发大型电子电器市场发迹,在2004年转型住宅开发,并成为集房地产、国际贸易、连锁百货和项目投资于一体的大型集团。

  2012年9月2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2胡润百富榜》,蓝光董事长杨铿以150亿元的财富,排名46位,位居四川财富第二位,而2006 年时,杨铿在百富榜上居185 位,总财富为18 亿元,6年间增长8倍有余。

  尽管被称为“成都一哥”,蓝光仍旧被成都地产圈称为“四川最低调”的公司。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七八位成都媒体人,希望能对蓝光内部情况进行征询时,所得寥寥。据了解,圈内人绝少有与杨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杨铿秘书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就明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找杨总本人采访不现实”。

  不过蓝光去年至今在土地市场的表现,却一点都不低调,颇有一掷千金之范。时代周报记者盘点发现,2012年6月份以前,在对行业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成都土地市场拿地的基本都是中小企业,鲜有品牌开发商。但蓝光从2012年3月9日起,百日之内连续拿下4宗地块,随后到8月份,蓝光在昆明连续拿下2宗地王。11月16日,蓝光再次斥资17.2亿元一举拿下重庆南岸弹子石CBD核心193亩黄金地块,溢价47%。

  “去年我们拿了100亿元的土地,2013年可能会有150亿元用来买地,而且全部是在市区。”杨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去年100亿元的拿地力度,已占到年度120亿元销售额的八成。2013年伊始,蓝光已接连在西三环斩获两块共计136.7亩土地,进一步呈现出抢跑提速之势。

  蓝光拿地扩张的背后,是一条业绩爆发式增长的隐形要求。在2012年刚刚突破百亿销售大关后,蓝光管理层就对外宣布,要在未来九年时间内实现千亿元的销售目标。

  在外地房企巨头云集的成都市场,蓝光的千亿元计划反响很大。在日前成都地方媒体发表的不少报道里,无不透有成都本地企业即将扬眉吐气的快感,不过在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中,房企一、二级梯队成员并没有将蓝光看成是竞争对手。

  “地产黄金期已过,如果没有大的并购,三、四线梯队的房企中很难出现千亿元销售规模的新面孔。”绿地西南区域某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但不排除公司有将地产规模做大并打包上市的想法。

  提速考验蓝光管理能力

  事实上,在过去的地产黄金十年里,百亿销售大关曾是一条很神秘的分界线,其后往往迎来爆发式增长。不过从百亿元到千亿元,万科和保利分别用了5年时间,而绿地则跑了8年。仅在四川小有名气的蓝光,未来将如何分解千亿元的销售目标?

  此外,百亿到千亿,绝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变化,还意味着蓝光需要呈现不同以往的全新系统,从品牌内涵,到产品线拓展,再到管理结构,乃至于企业公共形象,都要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变革,企业如何应对这一切?蓝光地产并没有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上述采访问题。不过在此之前,杨铿已表示,蓝光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0%,具体指标已经下达给了各个分公司。

  蓝光地产日前公布的2013年开发计划显示,2013年在建项目共有35个,新开工项目将达11个,总计46个项目,总建筑面积将达到900万平方米,总货值达480亿元,年内交工面积约在230万平方米。

  60%的高速扩张,被不少业内看成是激进的举动。“短期看还凑合,但是长期维持不了这样的高速。”重庆有开发商代表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开发商无不面临发展速度与资金链条之间的矛盾,不发展就会像其他本土房企一样没落,发展太快又怕遇上调控导致资金链断裂,过快的速度很容易造成资金缺口,这对企业现金流的要求极高。

  由于未上市,蓝光的财务状况一直显得扑朔迷离。时代周报记者侧面了解到,在银行信贷受困的情况下,蓝光在这几年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寻资突围历程。买壳、私募、信托、拆借,几乎样样都涉足,蓝光曾收购*ST迪康药业,却因为政策环境无法注入地产资产,随后公司借力信托,如与中铁信托就签订了截至2011年底的为期3年的20亿元信托融资计划。而在去年11月,蓝光在“房地产金融”上叩开了基金这扇门,并与诺亚(中国)财富管理中心旗下企业歌斐资产联合发行了成都地产金融史上的首只地产基金,名为“歌斐蓝睿”地产基金,募资5亿余元,并称在未来3年,该地产基金的募集金额将突破100亿元。”

关键词: 地产商 蓝光 大跃进 千亿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佟凤]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9 手机: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