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轨道交通1号线3标段施工现场,工人老曹拿一张一元纸币大小的蓝色卡片,在工地入口处的一台机器上刷了一下,“滴”的一声响, 老曹进入工地的信息同时被显示在市城乡建委、该项目承建单位和项目部办公室的电脑上。这张卡片就是合肥市建设工程“平安卡”。
就在此前一天,市城乡建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肥市建筑务工人员实名登记及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合肥建筑务工人员实名制信息化管理进程全面启动。
建筑务工人员被拖欠工资工地却不认账;有人讨薪,其中却混进来毫不相干的人……如何取证?一张小小的建设工程“平安卡”,可以使这些棘手难题迎刃而解。
市建筑市场建管处徐孝伟介绍,“平安卡”基于二代身份证办理,里面不仅储存着务工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而且其自办卡之日起的务工经历、技能水平、培训情况、个人奖惩、在工地的出勤情况等信息都被录入卡片,也能被轻松调阅。此外,“平安卡”由务工人员随身携带,其履历在全行业内可以实现共享。这张卡片是建筑工人的“上岗证”,也是建筑工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护身符”。
据了解,今年3月份,合肥以滨湖新区的在建项目为主战场,开展了建筑务工人员发放“平安卡”的应用试点。截至正式运行,全市共发放“平安卡”7910张,试点效果受到了务工人员、施工企业以及劳务分包企业的普遍好评。
市城乡建委日前出台的《意见》,描绘出了未来合肥建筑务工人员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的美好蓝图:利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在全市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
截至目前,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90万人,其中一线作业人员占85%以上,且多为外来务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