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行进到高科技和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肯定比古代人更有智慧从绿色建筑开始营造低碳人居。随着人的生活功能的转换,居住模式也应该转换。城市是必然要存在的,但是城市里的功能,只有需要城市功能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需求不是那么大的,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例如退休养老者,他们考虑更多的则是降低能耗,如果能够把他们的生活方式从城市移到环境、空气更好的农村去,也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作为开发商,不能只关注某些特定位置的建筑,更应该关注到精品、可持续、绿色的建筑。
低碳城市 学学别人
可能大家都记得在2003、2004年,北京楼市先后出现两个经典案例,一个是告别暖气时代的风尚国际公寓,之后是以恒温恒湿为理念的当代MOMA,这两个项目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得非常突出。
如今,低碳城市则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
自从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蓝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又陆续衍生出了“低碳建筑”、“低碳城市”等新概念。丹麦、美国等国家也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
为降低新建筑物能耗,2007年4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可持续住宅标准”,对住宅建设和设计提出了可持续的节能环保新规范。在具体操作层面,政府宣布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分”,从最优到最差设A级至G级7个级别,并颁发相应的节能等级证书。被评为F级或G级住房的购买者,可由政府设立的“绿色住家服务中心”帮助采取改进能源效率措施,这类服务或免费或有优惠。
美国环保局也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志。美国采购法规定政府必须采购“能源之星”认证产品。“能源之星”间接地成为政府强制性行为,是国外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技术壁垒。
德国的《能源节约法》规定,消费者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商必须出示一份“能耗证明”,告诉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新法规还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实行强制报废措施。
发展绿色建筑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建筑,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发展绿色建筑要从全局考虑,从人类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积极营造公民关爱自然、关爱生命、关爱地球,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政府、企业、公民共同参与的低碳生活环境,不失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英明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