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陕西近代建筑的西北工业大学建筑系吴农教授看来,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苏式建筑”,不仅中国人说不清,甚至连苏联人都说不清。虽然这些苏式建筑在建造的时候“太过奢侈”,并不符合中国国情,现在也都面临淘汰和消亡。吴农认为,“这些建筑是我们先辈在把西安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时留下的足迹,应该像对待文物一样保护起来。
什么是苏式建筑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被斯大林确定为苏联艺术界的基本创作方法,这其中也包括了建筑领域。
在吴农看来,这个拗口的名词在建筑领域的体现,说白了就是建筑形式的复古主义。据他实地考察,那个时代的苏联建筑带有非常浓厚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色彩,像希腊复兴、罗马复兴、折中主义、巴洛克、洛可可这些风格,都被苏联建筑师所吸收并加以运用。
“斯大林喜欢那种复古大气,装饰华丽奢侈的建筑,所以像莫斯科大学,海军部大厦这些符合了那个时代审美的建筑便应运而生了。”吴农说。
赫鲁晓夫上台后,全盘否定斯大林,复古的建筑风格也被批判为浪费。吴农向记者展示了许多后斯大林时代的建筑照片,“简朴”成为了最大的趋势,此外古代的、当代的、民族的、西方的……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又重新被吸收,这种风格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被吴农称为“国际式风格”。
“经过历史的演变,苏式建筑究竟是什么风格,恐怕苏联人自己都说不清。”
“那个时代这些建筑太奢侈”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前苏联的深刻影响,建筑领域也不例外。像北京展览馆这样的典型斯大林时代建筑,由于造价太高,在西安就一座也没有。
而1953年从苏联考察归来的梁思成,将苏联建筑领域奉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化为“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一大批带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西安北大街的陕西省建筑工程局办公楼和人民剧院便是这一思想的产物。
“西安建于那个时代的建筑,与其叫苏式建筑,还不如叫‘受苏联建筑思潮影响的建筑’更贴切一些。”吴农说。
在斯大林时代的建筑风格被全面否定之后,1955年以后梁思成所提倡的民族风格也遭到了批判。
“关键是中国那个时代太困难了,不论是斯大林时代的那种建筑,还是梁思成主张的那种,都太奢侈了。”
“图纸在苏联画好,带到中国只管建。”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安,城墙之外还是一片荒凉。“像西电公司所在的西郊地区,有大片的空地留给苏联建筑师规划,他们甚至不用来中国,按着苏联的模式画好图纸后用火车运过来,再派几个专家照着施工就行了。”
大庆路宽阔的马路,西电集团里的亚洲第一大的厂房,还有面积巨大的住宅区,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吴农说,这些苏式建筑,图纸在苏联画好,带到中国只管建,没太考虑中国的国情。它们造价高、占地面积大。就拿住宅来说,按套盖房却不得不按间分房,使得私密性无法保障。而为烧壁炉设计的烟囱,在西安的实际生活中基本派不上用场。
而这些年过半百的建筑,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习惯,实用性在逐渐丧失。“不仅是住宅,就连那些厂房车间,也随着生产工艺及产品的变化逐渐过时。”
“但绝对不能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就全部拆掉,这些建筑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我们先辈在把西安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时留下的足迹,还是应该像对待文物一样保护起来。否则我们的子孙将来也只能全部通过照片了解西安了。”
吴农建议保留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建筑,对它们进行一些改造,并赋予它们新的功能。而普通大众也能通过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