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长沙市住建委相继出台《长沙市绿色施工导则》、《长沙市全面推行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实施方案》,全市绿色施工的标准体系逐渐完善,为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通过绿色施工项目的试点示范,全市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绿色施工管理经验,涌现出华远金外滩、绿地中央广场、麓谷钰园、极目楚天、福元路湘江大桥等一批绿色施工典型项目,建设工地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管理都有了明显改善,施工扬尘、带泥上路、施工扰民等行为均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建设工程在推行绿色施工方面成效显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既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了成本,同时又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今年以来,全市共有78个项目被评为“长沙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工地”,141个工地被评为省级“安全标准化工地”,10个项目被评为全国3A标准示范工地,全市工程建设质量稳步提升。
绿色地铁
打造全国节能降耗样板工程
亮点回眸
地铁施工每天要产生大量的渣土,通过科学的综合利用,这些废渣土将变成建房子的新型墙材。今年9月15日,长沙市首家轨道工程渣土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正式挂牌,标志着长沙实现渣土综合利用工业化,具备了年消纳渣土10万立方米的能力。到明年年底,长沙有望实现50万立方米地铁渣土的年综合利用能力。
绿色实践
“地铁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保护有着巨大的优势,长沙需要大运量、低能耗、高环保、安全正点的出行方式,地铁应运而生。”陈鲁青介绍,长沙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绿色地铁”的建设理念,通过优化设计、节能设备、节能技术等综合措施,实现长沙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耗比全国现有轨道交通系统的平均能耗降低20%的目标,建设全国首个“绿色地铁”样板工程。
对地铁渣土进行循环利用是长沙建设“绿色地铁”的有益探索。数据显示,以正在建设的地铁1号线、2号线为例,两条地铁线的总渣土量共达628万立方米。如果采取传统的堆放处理方式,按照平均堆高2米计算,这两条线的渣土需要约4500亩土地进行堆放。因此,必须寻找一种更加科学环保的渣土处理方式。结合“绿色地铁”的建设理念,长沙从2009年开始轨道工程渣土综合利用项目的专题研究。“通过分析地铁渣土的性能、小型模拟试验和权威检测,确定利用地铁废渣土为主要原料制作烧结制品是可行的。”据市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试点,长沙已经摸索出一条可以推广的有效途径,通过5道工序、大约3天的时间,地铁渣土就可变成新型墙材。“利用地铁渣土制砖,既解决了自然堆放渣土可能产生的污染环境、土地浪费等问题,也有利于推广高品质的新型墙材,推动绿色建设。”
“绿色地铁的建设要考虑未来的经营、管理,达到人性化的目标,充分体现便利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据陈鲁青介绍,长沙委托专业单位编制了全国首个绿色轨道交通评价体系和绿色车站设计导则,其中绿色轨道交通评价体系是涉及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涵盖列车、自控、线路、交通站点等一整套的评价体系;绿色车站设计导则则用于规范、指导长沙地铁绿色车站设计,统筹考虑车站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质量、交通服务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以2号线典型站点为例,通过绿色优化设计,可实现环控系统节能28%,照明系统节能37%,机电设备节能10%。
在高标准地打造“绿色地铁”的同时,长沙还在全面推进绿色市政建设,如绿色道路、城市中水利用系统、清洁能源利用系统等,并在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采用适宜的绿色技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
绿色建筑
9项目获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亮点回眸
2010年10月29日,以“绿色建筑,圆梦好房”为主题的长沙第30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盛大开幕,此次房交会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展示了星城众多高品质时尚住宅区,精装修大盘,绿色建筑、低碳房项目,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的生活方式。
在今年5月举行的长沙第33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上,绿色建筑主题展再次成为亮点,主题展从政策、技术、产业等多个层面来全面、系统、立体地展示长沙市近年来在绿色建筑建设和推广方面的成果,宣传长沙市绿色建筑试点项目的新环保开发理念、新节能技术和新材料运用,促进绿色建筑试点项目的市场推广,全面提升绿色建筑在市民心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绿色实践
绿色建筑,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据专家介绍,较普通建筑而言,绿色建筑初期建造增量成本约为每平方米100元至400元,但从全寿命周期成本核算来看,绿色建筑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大大下降,使用舒适度和环境也更为优质。
通过300多个深入地下80米的地源热泵井,1年可节约空调用电近200万度;空气监测系统可以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自动调控通风设备……在长沙,各种先进绿色节能技术正在各类绿色建筑中推广使用。
近年来,长沙市住建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立了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库,编制了《长沙市建筑绿色化实施方案》。目前,已有保利·麓谷林语等29个绿色建筑进入该项目库,建筑面积达到550多万平方米。其中,长沙万达广场住宅等9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长沙绿地中央广场幼儿园等2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均为省内首次获得,标志着长沙市在绿色建筑推广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长沙市于2010年成功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市住建委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到目前为止,全市落实已建、正在建设和准备实施的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共计78个,建筑应用面积326.95万平方米。
此外,长沙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目前,全市新建民用建筑设计、施工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率均为100%,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节能建筑竣工面积7144万平方米。2011年,长沙市新型墙材(不包含粘土空心制品)产量达22.05亿块标砖,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81.9%,实现节土3600亩,节能13.67万吨标准煤,利废155.9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420吨,减排二氧化碳31.44万吨。本月2日,来自上海、重庆、南京等9座城市的专家齐聚长沙,围绕夏热冬冷地区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上,长沙创新研发的自保温配筋砌体建筑技术,因施工速度快、保温与建筑同寿命、可降低建筑成本等优势,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绿色新区
梅溪湖新城碳排放看齐北欧
亮点回眸
10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地铁站周边500米构建便捷舒适的步行交通系统……今年3月底,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梅溪湖新城低碳生态规划惊艳亮相,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其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亮点展开专题研讨。据金茂投资(长沙)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梅溪湖新城建成后人均碳排放水平将控制在4.3吨/年,达到北欧国家碳排放水平。
绿色实践
梅溪湖新城位于大河西先导区的核心区内,地处岳麓山下、梅溪湖畔,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其总体定位是打造国家级的绿色生态示范新区,华中地区两型社会的新城典范,湖南省和长株潭最具国际化水平、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新城。
根据规划,梅溪湖新城内将实现绿色建筑百分百、绿色施工百分百、建筑智能化普及百分百。低碳出行是梅溪湖新城的一大亮点,未来,步行将是新城内的主要出行方式。按照新城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区域内将构筑地铁、地面公交、片区轻轨、沿湖公交行走带四大系统,这四大系统将相互联系,确保居民步行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超过10分钟,便可满足购物、医疗、通讯等基本需求。
据悉,长沙将着力打造梅溪湖核心片区、黎托核心片区等绿色示范城区,在绿色新区中全面推广绿色规划、绿色市政和绿色建筑,从单体绿色建筑向区域化绿色建筑推动,构建绿色新城空间、打造绿色社区、壮大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绿色生态系统,走可持续的城市建设之路。目前,这两个新区已制定了新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梅溪湖核心片区建设的各项指标体系已通过专家评审,已经申报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和低碳生态城(镇),区域内绿色建筑覆盖率将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