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通湘江、地铁穿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过去五年,是长沙城市建设力度最大、标准最高、亮点最多、效果最好的五年,一项项重大工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整体功能明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大思路谋划、大手笔投入的城市建设进程中,长沙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从构建标准体系入手,加快城市建设模式的绿色转型,积极探索城市建设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的途径,绿色地铁、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绿色片区……绿色城建理念和低碳发展模式,正在将长沙塑造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宜居城市、幸福家园。
绿色标准
20项两型课题系国内首次提出
亮点回眸
2011年3月23日,《长沙市“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研究》通过专家评审。长沙在全国率先启动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研究,该体系研究包括政策、指标、标准、技术四大类28个课题,涉及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热环境、噪音防控等内容,其中20项课题为国内首次提出。
绿色实践
5年来,敢为人先的长沙人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为了建设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两型城市,构建一个“用得上行得通”的标准体系,长沙市住建委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以绿色建设为核心的《长沙市“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大型课题研究,包括指标体系研究、政策研究、标准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共四个大项,形成规划设计、审批管理、技术应用、建设施工、建筑用材等全方位的绿色建设支撑体系,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高度肯定并列入科技示范项目。该体系共完成28项支撑性子课题研究,其中20项课题为国内首次提出,填补了两型社会诸多领域的空白,23项课题成果可直接输出为政府政策或技术标准,5项课题成果可间接输出为政府政策或技术指南。目前,长沙已发布试行绿色道路、生态堤岸、绿色公园设计和生态湿地保护技术等地方技术导则,为探索出一条绿色城市建设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标准建设体系的指引下,大河西先导区实现了拉开道路框架、形成承载功能、展现新区雏形的目标,共建设重点工程800多个,新建城市道路百余条300多公里,完善了高度紧凑的“六纵八横”新城道路网络,滨江新城、梅溪湖、洋湖垸、岳麓山大学城等片区开发大力推进。住建部在2010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检查中评价:“长沙市作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方面的重要实践,对引导全国城市建设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村镇
“四大工程”建设生态新农村
亮点回眸
乡间小路安上了太阳能路灯、农舍村居精致整洁、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去年4月,长沙市住建委组织全市各乡镇的负责人集中观摩学习金井镇、开慧镇等小城镇建设新面貌,行走在广袤乡间,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新农村画卷徐徐铺开。
绿色实践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推动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推进。长沙市住建委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快以农村公路通达、电力扩容、安全用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四大工程”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市域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讯、信息网络一体化,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建设生态新农村。2011年,全市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2.7亿元,乡镇垃圾压缩处理中转站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基础设施对城镇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容量大幅提高。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带动了产业发展,加强了生态保护。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7000多家,成为了工业经济中表现最活跃的板块之一。金井茶、望城鱼、大围山小水果等地域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集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全市农家乐数量达到约2000家。产业发展为小城镇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和实力,成为创业富民的重要载体。
绿色施工
最大限度实现“四节一环保”
亮点回眸
渣土运输车辆加盖严控扬尘污染、高空作业设置环保厕所、施工现场普通照明采用节能灯具……这是长沙工地的绿色新形象。今年10月22日,全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和绿色施工现场观摩会在顺天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现场召开。作为长沙推进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和绿色施工的优秀代表,该项目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处置评估,将绿色管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创造环保生态的施工环境,让工地充满“绿”意。
绿色实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确保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市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陈鲁青介绍,长沙通过细化标准、样板引路、监督考核、政策激励、教育培训五项措施,持续推动绿色施工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