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被授予绿色建筑三星标识,这是国内第一个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满足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要求的超高层建筑。
作为上海未来的新地标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项目日前已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颁发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识。这是国内第一个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满足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要求的超高层建筑,已经达到了当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最高标准。
在世界性能源和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城市建筑从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节能环保型模式”,已成为新的趋势。
面对人多地少、环境资源约束接近极限的市情,全国最早开展绿色建筑示范的上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摸索推进绿色建筑的工作路径,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新编修编地方技术标准
修编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到65%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推广绿色建筑的力度明显加大。今年4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三成;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标准。
上海作为世界特大型城市和中国经济中心城市,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节能减排是上海发展中一项紧迫任务。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秦云表示,建筑节能是上海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重要突破口。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从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如何推进?工作路径的选择是关键。在探索实践中,上海形成了科技支撑作用明显、体制机制保障有力的工作路径。正确的路径在推进绿色建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400多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0%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其中门窗能耗占有较大比重,门窗节能已成建筑节能的关键。
上海属于夏热冬冷地区,传统建筑门窗在进行采光、遮阳、通风以及保温综合考虑时,往往将建筑门窗遮阳与门窗的采光、通风以及节能保温分别独立设置,节能效果较差。居住建筑用能主要以电力和燃气为主,目前上海建筑物每年每平方米的用电量为32度,在夏季和冬季由于使用空调,这种间歇式用能模式同样给电力供应造成很大压力。
根据气候特点和建筑节能发展的技术路线,在建设部的指导帮助下,上海市去年修编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个标准将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到65%,并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上海居民生活习惯,以外窗与外遮阳改造为技术重点,更加注重建筑外门窗、建筑外遮阳等的节能效果。
新编和修编的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还有:《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规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其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
一批如居住建筑气候适应型节能技术体系、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技术体系等相关重大课题也已开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