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卖场争抢本土市场
近年来,大的知名卖场涨租的事实迫使一些企业不得不面临“撤场”局面,大卖场的撤店潮一定意义上又成就了地方卖场的井喷。
“强龙难压地头蛇”,地方卖场近来更是雨后春笋,除了卖场品牌,家装企业品牌也同样上演着抢滩大战,家装公司涉及生产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由于家装行业和家居建材行业息息相关。多数家装企业都有自己的木作工厂,家装工程中必须应用的工艺流程不太复杂的品种,像木门、衣柜等产品就可以通过旗下家具厂进行生产。
现在家装公司的家具套餐已经颇为流行,他们推出价格合理的整合配套性套餐业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卖场过剩助长消费市场萎缩
卖场扩张过度,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卖场过剩。目前我国家具卖场的体量已大大超过了市场消费容量。
粗略估计,我国1万平方米以上的卖场超过1000家,其中包括大量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卖场。如南京金盛家具城、浙江义乌家具城、福建安南家具城、上海国际家具村、重庆巴南家具城、武汉金海马家具城等卖场,面积都在50万平方米以上。
此外,我国一、二线城市卖场面积也相当惊人:北京家具卖场约400万平方米,上海、深圳家具卖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香河、重庆、广州、东莞家具卖场都超过200万平方米……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其家具卖场容量都超过了应有的容量。
另据统计,目前,全国家具卖场总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按1万平方米年销售1亿元计算,目前国内市场年销售2000亿元,只有2000万平方米的卖场就足够了。
这意味着有将近50%的卖场过剩。
过于失衡的买方市场,客观上也助长了消费惰性,使市场进一步萎缩。
据了解,近两年来,全国各地每年倒闭及投资方易主的中小卖场总数在1000家以上,如此惊人倒闭频率显然是不正常的。
这对于被连锁巨头拖垮的中小卖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同时也意味着数额惊人的资源浪费。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去看待家具卖场之痛。
家具卖场说到底是销售通路的问题,家具卖场受制于经济大环境。销售通路日趋多样化,行业呼唤真正适应新形势的渠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