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大问题,讲讲石材和矿业发展及投资前景分析。一是新的宏观形势下对大宗商品需求依旧强劲,“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加快经济方式的攻坚时期,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矿产资源总体的供需形势严峻,呈现出外松内紧的形势,在国际上矿产资源全球化竞争加剧,资源产品价格维持高位,获取资源的成本提高。
刚才李会长说了,咱们浙商投资矿业好多是亏本的,现在有不少人到国外,但是从国外的现状看也不乐观,成本不断加大,尤其是我们国内的资本到国外去,对国外的投资环境不熟悉,很多都是亏本,真正成功的并不多,所以大家到国外进行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在国内更谨慎更小心。
在国内,尽管大规模的建设即将结束,中央政府主动放弃保八,并将今年GDP的增长预期主动下调7.5%,说明政府更多地考虑GDP的质量,进行结构调整,以缓解日益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但是这并不意味对矿产品的需求减少。相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剧,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将持续增长,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中央对扭转经济过快下滑已经出台的政策,比如保八,对矿产的需求应该不会减少,而是有进一步的增长。
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铁矿成品矿将达到13.2亿,供需缺口达到6.5亿吨,这个时候成品矿的价格将维持在120美元一吨这么一个较高的价位。到2020年铁矿石的需求仍然不会少于5亿,锰矿石将维持在1500万吨以上,2020年下降到1300万吨。到2015年,铜的消费需求将达到985万吨,到那个时候国产的铜矿产量只有160万吨,国产铜原料只能满足需求的40%,就是缺口达到590万吨,未来铜的价格将继续在600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铅锌矿的消费量也是这样,到2015年达到665万吨和664万吨,这个时候我们铅锌的供需缺口要分别达到80万吨和130万吨,它的铅锌的价格也在2000到2500美元一吨较高的价位。锡的缺口也是很大,现在锡已经从原来的优势矿产蜕变称短缺矿产,锡矿的投资没有总量的控制,未来国家将取消出口管制,鼓励开发,锡矿、钼矿等仍然实行政策调控政策,但是由于需要实现对WTO相关机制的承诺,国家对于出口管制将逐步放松,对石材产品的需求仍然将维持一个巨大的基数,但是增长的速度将趋缓。这些矿产品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些可以通过加强国内资源的开发,提高生产品的供应能力来解决,国家的大政方针是立足于国内,充分利用资源,至少在本世纪前30年矿业资源仍然是我国投资的热点领域,矿业投资的多元化是发展趋势。
所以社会上流传的国进民退没有道理,经过20多年来,石材用料逐年增长的势头不涨,年平均增长率10%,专家预测今后对建筑石材和石棉石材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石材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期,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石材的发展势头将会更强,特别是石棉石材,无论是加工业和开采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讲讲政策导向。政府鼓励民间企业投融创业。为了对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这个纲要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信部、国土资源部四个部委在温总理的关怀下联合制定,上报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下达实施的,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矿产勘察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施找矿战略,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集聚区,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利的资源保证和产业支撑。
国土资源部研究方案,这个方案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搭建制度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社会资金投资矿业,实现矿业投资的多元化,以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和供应能力,计划用三年实现找矿重大进展,五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组矿产勘察开发新局面,推进资源产业向海内进军和境外拓展,并建立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
上面我提到的是供需缺口,比如铁矿、铜矿、铅锌矿、钨矿、锑矿、锡矿,这都是计划的重要矿产,国家通过整装勘察,形成大型基地,因此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实现了首批47天找矿突破战略,其中大部分可成为资源的基地,国家规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矿产勘察,要形成重要矿产资源储量,铁矿要形成100亿吨,锰矿要形成7.5亿吨,铜矿要形成1500万吨,铅锌矿形成4000万吨,金矿形成1600吨,钨矿要形成200万吨,钼矿形成200万吨,为将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采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