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 相关报道 > 正文
朱时均:入世十年之变与未变
来源:中装新网    时间:2014-05-20 15:18:07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我们虽然受惠于国际贸易,但也许并不真正理解国际贸易规则,或者并不真正认同这些规则。所以,入世十年,变化的多为表皮,是不得不做的表面文章;未变的更为实质,是不愿放弃的核心观念。

  报社总编室负责人说,这期报纸要做一个专题,总结盘点入世十年之得失,让我写一篇评论。其实,我是很不愿意、也很不善于作这类应景的文章的。我一向反感、甚至憎恶这类东西。在谙于世故的眼里,官府所谓总结,多近于显摆炫耀;媒体所谓盘点,更像是拍马溜须。但这一次我却答应了,欣然地。因为我实在不愿意让一颗朝气蓬勃的心失望于我的世故。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白驹过隙,十年一瞬。“狼来了”的惊叫犹在耳边回荡,“中国奇迹”的欢呼已如拍岸惊涛,一浪高过一浪。且看从媒体信手拈来的这些标题:

  《中国为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专访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中国入世10年表现非凡,为负责任大国建信誉》;《入世10年,增强我们 “重新定义未来”的信心》;《加入世贸十年,中国力量改变世界经济版图》;《中国入世十年,已改变美欧主导规则制定局面》……

  德高望重的国际友人佩服我们了。所以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陶醉于既往的成就,我们找到了未来的信心。甚至,我们改变世界了,我们制定规则了……如果仅从媒体传递的这些信息来看,我甚至不怀疑有这样的人——他们已经开始认真地思考,如何开创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表达,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国际贸易新局面了。

  诚然,入世十年,中国社会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量从2001年的12.65万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30.39万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排行榜上跃居榜首,在货物进口贸易排行榜上也连续保持位居第二。中国已经从一个经济上无足轻重的国家,发展为全球最大商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在我熟悉的工程建设领域,变化同样是惊人的: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信息得知,入世十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10%,新签合同额年平均增长27.63%,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的业务范围除了房屋建筑、道路交通等领域外,已经发展到了石油化工、工业生产、电力工程、矿山建设、电子通讯、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核能和平利用以及工程咨询服务等诸多领域,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当我们沾沾自喜于所谓“中国奇迹”的时候,我们是否认真地思考过奇迹背后的真实原因?

  这一次,相对于媒体的浮躁,政府要理性得多: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7日发表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开宗明义,指出了中国发生巨大变化重要原因:对外贸易的发展。

  其实,陈志武先生说得更为透彻:

  “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奇迹这么多?是什么、是谁造就了这些奇迹?当然,这跟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但仅有这一政策还远远不够。‘奇迹’还源自西方在过去500年、特别是近200年建立的全球化世界秩序,没有西方提供的这种便车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奇迹’”。

  贸易创造财富。人们总是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别的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WTO的核心就是促进贸易自由化。加入WTO,就必须承认并遵守一整套全球通行的旨在促进贸易的规则。正是这些具有普适性的规则,让中国人的创造性精神得以释放出来,并在不断扩大的自由贸易中快速地实现了财富增长。因此,与其说入世十年的巨大变化是中国创造的“奇迹”,还不如说这是世界给中国带来的“奇迹”。

  还有,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十年巨变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还有许多许多的东西十年未变。

  比如,当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桶油”出手阔绰,动辄数十亿美元并购海外企业,因而最“拉风”的时候,国内采油炼油的大门依然对民间资本关闭,陕北民营油企的星星之火没能燎原;当外国资本早已成了工行、建行等中国银行股东的时候,国内民间资本对金融业依然只能心向往之……林林总总的行业准入限制未变。

  又如,当中国的工程承包商横扫海外市场,以505.4亿美元的年度营业总额,超过美国和法国,并有54家中国企业登上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发布的“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25强”榜单,捧得上榜企业数量与营业总额双料冠军的时候,施工企业在国内异地经营却障碍丛生。几乎没有那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对外省市企业设置门槛。更有甚者,在某些省,每一个市又分别针对外省企业设置了门槛。门槛重重,手续之繁琐,费用之沉重,迫使许许多多的外地企业望而却步……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政策未变。

  再如,当富人与官人的妻儿们从容地游走于欧美,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享受国民待遇的时候,却有数以亿计在可爱祖国谋生的国民被称作“农民工”,即便是在某个城市工作生活了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他们也依然只能“暂驻”。不管是购房、购车,还是教育、医疗,他们都不能享有当地人同等的待遇。而有些东西,原本是国家必须对公民承担的法定义务……许许多多的陈规旧制未变。

  十年未变的种种现象,在本质上是与WTO的原则相抵触的,例如:非歧视性原则,即所谓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不能内外有别,也不能内内有别、外外有别;法制统一原则,即地方规章要与中央政府的承诺相一致;等等。

  显然,我们虽然受惠于国际贸易,但也许并不真正理解国际贸易规则,或者并不真正认同这些规则。所以,入世十年,变化的多为表皮,是不得不做的表面文章;未变的更为实质,是不愿放弃的核心观念。

  十年前,当一些人惊恐于入世冲击而看淡中国前景的时候,薛兆丰先生如此说:

  “中国政府努力加入WTO,那是造福子孙,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到时候,我们必须遵守一整套既定的法律框架。这样的好处在于,迫于国际条约神圣不可违反,特殊利益团体难以强调“它们自己那个民族产业”的特殊性,难以煽动民族情绪来争取政治资助。也就是说,一揽子国际化的贸易法规,能够在我国的商业实践中有效地抑制民族主义的冲动,哪怕这些狭隘的民族情绪,那些“民族主义的特洛伊木马”,仍然埋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十年之后,这段话仍然值得重读。

  这是一个贸易打造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是孤岛,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贸易之外。那些画地为牢的制度,那些固步自封的人们,必将受到惩罚。与其用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社会稳定之类的理由抵制自由贸易,不如更多地关注并主动地适应自由贸易规则。历史进程证明,这些规则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基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本文刊发于《中华建筑报》2011年12月13日第1版

关键词: 朱时均 入世 世界贸易组织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