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室内设计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针对“室内设计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探讨势在必行,行业媒体和设计机构积极参与,希望中国室内设计更具风格和特色。
7月17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曙旸教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报告厅进行了以《室内设计与文化复兴》为主题的授课,他的精彩演讲引发了在场400余名设计师的强烈反响和共鸣。
此次讲座《名师讲堂》的第二期,以《室内设计与文化复兴》为主题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和政治对中国室内设计的影响,精彩观点摘录如下:
社会对建筑影响深远
基本上统治人的思想最大的领域,就是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但并不是所有学术都是这样分的。所以,我们今天所作的一切设计,当哲学宗教观影响到社会和政治观的时候,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奴隶社会对奴隶具有控制权,没有自由也没有权利,因为奴隶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所以,(奴隶社会)可以看到那么宏大的建筑。现在可以看到的奴隶制社会最典型的建筑就是在埃及了,金字塔宏大的尺度和规模,只有在那个时期能显现出它的威严。还有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和斗兽场,都是靠人工完成的。中国封建社会遵循儒家的三纲五常,是绝对均衡的原则,也是循规蹈矩的装饰手法,不能乱,要有秩序,今天可以看到的就是故宫,供给皇帝使用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的都打翻了,金钱决定社会地位,这在今天也很明显,因为我们既遗留了封建观念,又有资本主义观念,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不同,资本主义是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社会主义是公有财产不可侵犯,这个可大不一样。所以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私有空间高大上,公共环境反而不是,因为人和人是平等的,公共环境重实用,有钱也不会把办公楼弄的像衙门似的。中国可不是这样的,这一点在农村的小住宅反应最强烈,比如浙江,农民有钱了,就建一个私宅,但是他的文化程度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你那样我也那样,室内的生活质量远远达不到他同等的水平,甚至达不到他的祖先、他的父辈以前那种民宅的水平。
建筑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观,东方和西方也不一样,完全两回事。中国的政治观,就是孔孟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个人修养与国家是完全统一的。按照这个理念,今天的设计师如果不为国家服务就是不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是时空坐标汇聚一国的千年文明传承,体现了国家政治统一集权的文化,民主对人民来讲是很遥远的事情。西方国家和我们国家是不一样的,讲究的是秩序、权利、义务、平等、自由。案例之一,圣彼得大教堂,0.44平方公里,面积很小,上面那个平面是最终建成的平面,下面那个平面是最早的设计概念,大家先记住这两个平面。再来看一下外部广场的演变过程,前前后后有一个很漫长的一个演变过程,逐步扩展。这个建筑最有意思,是巴罗克样式,是比较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艺术样式,是文艺复兴后的建筑,人的思想得到解放,已经世俗化了。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它在今天不是文物,依然还在使用。前前后后100多年,所以贡布里希说,文艺复兴建筑架的实际愿望仍然是在设计一座建筑时不考虑它的用途,单纯追求建筑的比例美,内部的宽阔和整体的雄伟壮丽。他们渴望的是在注重一座普通建筑物实际需要时无法获得的那种完美的对称性和规定性,今日所见圣彼得教堂与最初的计划大相径庭。
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我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归结三个字。第一个是礼、第二叫度,第三个叫气。“礼”不是说所有的礼都是好的,有精华,也有糟粕。“度”绝对是好的,就是要弘扬广大,永续发展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气”之韵,是讲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关系。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这个东西,在中国这个利益之邦到一定程度是很害人的。中国核心价值观就是诚信,诚信显得非常的关键。那么,孔子的礼是正名,仁义,忠恕,知命。今天我们要把雅和俗分开,我们现在宁可做多不愿意做少,宁可做大不愿意做小,这是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都是我们设计师 做的孽。我后来想想,要把“礼”重新定义,我们今天的礼是什么?当然现在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是今天的礼。那么,最初的一些我们现在看到了,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另外一面,很可惜烧掉了。假如圆明园不被烧,我相信设计师也不可能把办公楼全设计成那个样子。圆明园的建筑是很平和,金色瓦都没有,和大宅院没有什么两样,也不是今天看到的那样。严格意义上讲,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是康熙皇帝,他是最高统治者,这一点非常的要命。如果文化里最好的东西最后全部被毁掉,我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有可能最终被毁掉。有一些传下来了,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假如都看不着了,我告诉大家是非常危险的。我们都是拜金主义,按照今天的这些东西来设计,真的是很危险。现在很多东西与人的本性是相背的,也许最后就是我们退化了,严重退化到不是人的一种状态,最终被机器人代替。而“度”需要弘扬发展,老子把度的概念扩展到天道的境界,到了近代,宗白华归结为,满眼雕绘之美和出水芙蓉之美,我认为第一种美体现在宫廷装饰源流,第二种美体现在民间装饰源流,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第一种,第二种基本看不到了,今天看到的就是浮在皇帝层间的那个状态,包括现在去山西看到的宅子也不是生活本质的场景。第二种呢?我们看到的是后人恢复成这样,看不到细节,有很多的东西看不到,就觉得一简就简到这样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所以,两种封建的传承我们应该选择后一个。最后是“气”,是指物质与精神的互动,包括风水的理论,有一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存在。我相信大家都是有住酒店的经历,五星级和三星级到底差在哪里?就是一张床,为什么感觉住上就是比三星级好。什么道理?真要讲也讲不出来。所以,有关风水这门学问很多理论没有转化,没有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出现了极端。第一个是迷信,第二,是盲目的反对,我认为都是不对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气论,思想体系的发展脉络,可以将格心与成物之道,作为中国设计现代转型、思想传承的精华之一。这种体验注重的是心境的修炼,而非物质表现的追求。心境修炼必须依靠物质环境的促动,没有一定的环境照样达不到心灵的境界。环境欣赏中,价值体验是至关重要的,还是要靠技术和意匠。当然,这种修炼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宁静的、舒缓的、优雅的、和谐的,但是这种环境几乎完全丧失了,所以,就需要重新思考我们今天通过什么来提升,怎么来提升?这个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现在的设计师,尤其是室内设计师,还是以空间概念做的多,而以时间概念做的少。我们的建筑看上去不如西方的那么漂亮,那么张扬,但是,我们是一种标准化,而且,我们整个是统一的。大木作是指结构系统,当中所沉淀的内容是传统工艺的精华,小木作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与形象的表征,而现代这些全部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们现在七零八落,都想自己单干,先是设计彻底脱离建筑,又想彻底脱离室内,最后就是彻底的完蛋。案例二,他只是形式上的美籍人,但是他的文化根基是中国人,苏州博物馆是他的封山之作,这个建筑至少是达到了和当地环境整体一个融汇,按照今天的语言,他完全转化手法,用中国的要素和现代的手法来营造出来这样氛围。空间内外都很漂亮,但是如果这个主景消失了,里面就没什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