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一家宾馆的建造,需要16位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起步于80年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建筑装饰业的形成与发展。”提到装饰行业发展的开端,张恩树这样说道。
如果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21个手印引发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国内改革的大幕;那么,与此类似,对外开放的历史也有同样的标志——为了批准一座中外合资、合营旅游饭店的兴建,包括时任国家主席在内的16位最高领导进行了批示或划圈。这座饭店就是北京建国饭店,它和其他5座利用侨资外资建造的旅游饭店的兴建,不仅在观念上引入了西方先进的合作、管理、营销、服务等现代商业理念,在物资和技术上,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1978年12月下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随即国务院决定将旅游饭店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陈慕华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等组成的利用侨资外资筹建旅游饭店领导小组,下设筹建旅游饭店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设在国家旅游总局。
也就是这一年,廖承志前往美国治病,美籍华人建筑师陈宣远因亲友关系接待了廖承志。廖承志向陈宣远介绍了当时中国的情况,并邀请他来中国建设酒店。
同一年,廖承志邀请了一批著名香港商人到北京访问,其中包括利铭泽、霍英东、李嘉诚、冯景禧、胡应湘和彭国珍。廖承志希望这些香港大亨为中国旅游部门的一个计划慷慨解囊——在中国的几个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南京等建立若干家大的中外合资酒店。
霍英东看好内地经济腾飞的前景,决定“试水”广州,建设五星级宾馆,成为首个响应改革开放的香港企业家。当时国内并没有中外合作建酒店的先例,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项目报告起草了,却遇到找不到部门审批的问题,最后还是叶剑英元帅发了话:“广东省你们自己担起来吧”,这才确定下来。尽管如此,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头里,该项目还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行着。
1979年4月5日,白天鹅项目得到来自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批复,这份《国务院利用侨资外资筹建旅游饭店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霍英东在穗建造旅游饭店的请示报告》兑现了人们迫切的期待。4月10日,霍英东和广州市旅游局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共同投资2亿港元,在广州沙面建设一幢高达34层的宾馆。酒店的名字,在叶剑英的建议下,定为“白天鹅”。7月,霍英东开始在沙面填江造地。11月,白天鹅宾馆开始全面施工。
与此相比,在首都北京建造合资饭店的获批显得倍加艰难。
1979年4月21日,国家旅游总局与陈宣远集团签订了建国饭店合资协议书:合资建设一家中等规模、中等档次的饭店。
然而,当年6月份,《关于美籍建筑师陈宣远在北京合作建造和经营旅游饭店的请示报告》提交国务院的时候,该项目遭到了多方反对,意见无法统一,谷牧提议将报告送中央高层。
于是,6月16日,在这样一份建一个饭店的报告上,就有了16位高层领导批示或划圈。邓小平态度鲜明,陈云、李先念也都画了圈,最后是时任党中央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拍板:建合资饭店我们没有经验,但可以试一试。成功了可以推广,不成功就这—个!
同年10月26日,国家旅游总局和美国伊顿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同,决定共同投资在北京建造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档旅游饭店,即北京长城饭店,并很快获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1980年6月27日,北京建国饭店破土动工兴建;1981年3月10日,长城饭店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