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真正”的北京 理念中彰显选择的艺术
C:关于北京馆的特点,大众媒体都将其形容为“四张脸”,你们认同这个说法么?为什么?
杨:其实我不是很认同这个说法。应该说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天坛这四个建筑的“变化”代表了北京,我们要体现的是北京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四张脸”。任何一个意象都代表不了北京,北京这么宏大,它是魅力首都,不像很多旅游类城市的一个著名景点就能代表那个城市。
北京馆外观效果图-鸟巢
北京馆外观实拍图-鸟巢
C:选择的这四个标志性建筑,它们分别怎样体现了北京这个城市的特点?
杨:鸟巢外形体现了“科技北京”,它的奥运精神又代表着“人文北京”;水立方外表也是“科技北京”。它的内部很环保,代表了“绿色北京”;国家大剧院外表也是“科技北京”,内部的文化精粹代表着“人文北京”;天坛体现了人文古都的概念,是“人文北京”的体现,同时它也有科技北京的概念——是古老科技的代表。
正在变化的北京馆
C:从代表性的角度,你们是怎么考量这四个建筑的?为什么其他大家熟悉的首都意象,比如“长城”、“天安门”这些建筑没有入选呢?
杨:这个过程是异常复杂的,经过了很多很多的讨论。 一开始我们确实有很多备选项,比如长城、天安门、颐和园、笑脸……没选择笑脸,因为笑脸感觉相对比较庸俗平凡,不能代表北京;再说长城,燕赵之地全是长城,所以它不能完全代表北京;天安门是首都的象征,而北京馆是个省市馆,所以不应该太突出这个概念;还有中轴线,也不应该太强调,点到为止即可;颐和园代表性也不是很强……要找既有代表性的,还要与时俱进的标志性建筑,是很难的。按理来说北京馆的外观变化越多是越好看的,不过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从审美角度来考虑了,而是要从理念上来考虑。所以选择了这四个建筑,来体现一个理念上的北京,一个时刻变化着的日新月异的北京。
北京馆外观效果图-水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