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新浪家居:当初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决定成为一个室内设计师?在成为设计师的这条道路上,有哪些比较关键的人或事影响了您的职业生涯?
黄冠之:我从小酷爱艺术和音乐,从初中开始画画,学书法、国画和油画,读大学时选择了室内设计方向,一直在这个专业上钻下去,毕业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设计师。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给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一些建筑大师以及他们的理念,比如说密斯、安藤忠雄、贝聿铭、路易斯康,还有国内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王澍老师,我经常拜读他们的代表作,从中得到了比较大的启发,对我现在的设计和理念的形成也有比较大的影响。
新浪家居:HSD.佛山黄氏设计师事务所创办的初衷是什么?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设计师,您如何权衡这两种不同的身份?
黄冠之:其实每个设计师都有一个梦,拥有自己的会所,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想要的工作方式。我觉得创办公司也是一个比较自然的事情,应该说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吧。我在工作中确实有不同身份的转换,在接触项目时,需要洽谈、对接、开会、传达各种概念,在面对业主、设计师或者自己做设计时,角色需要不停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面对较大的项目时,对内我需要把控整体进度、概念的传达、审核每个设计师的进度,对外需要面对客户,向他们解析概念的实现、为什么这么做等等。公司内部工程部、物料部等各部门的对接我也要跟进,所以在经营公司方面我投入了比较大的时间,也一直在不断学习中。但总的说来,我还是设计做得多一点,特别是有追求高品位的一些设计工作,仍然是我自己亲自去做,包括手绘、概念的传达、监督等都会亲自把关。
设计建立在对人的了解之上
新浪家居:目前有一种说法,设计行业从提供设计服务和活动,往引导大众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延伸。对于这种说法,您怎么看?
黄冠之: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妥。我认为现在设计确实是一个服务行业,但是这种服务型的工作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要懂得人们的需求、心理、消费的习惯,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懂得去概括周围的环境、周围人想要的东西,然后进行梳理和优化,通过空间反映当下的需求、情感以及背后的文化等。所以设计服务它是随着时间而进化的一个历史性进程。
新浪家居:对于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来说,每一个新的项目都意味着需要一个新的突破,那么对于您来说,能够保持您不断创新的源泉主要来自哪里?
黄冠之:我比较喜欢有时间的时候多看书,看看杂志,比如地理杂志,旅游、设计、生活、茶艺、书画、书法等方面的书籍,比较多元性,没什么局限。另外也喜欢看电影,或者是跟家人出去游玩,增加对人、对家庭情感的认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审美和对人性的认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喜欢跟人交谈,学习别人的感受和心得。因为只有通过与每个人交流、分享,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的本质和需求,进而引申到整个人群,或者是整个社会当下的一些状况,所以我觉得多跟人交往、沟通是比较直接的感受社会的方式。这就是我保持不断创新的源泉。
新浪家居:您多次提到以人为本、人性化这样的词,在您之前的采访中也看到您说“设计的本质是建构一种关系”,能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吗?
黄冠之: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物件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又密不可分的。当了解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我们在创作和设计,梳理好重点和要表达的主题的时候,才能够清楚地知道客户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来表达他的需求,而不是说做一个客厅就一定要做一个背景墙,一定要做一个豪华的吊顶这样很赋予式地做设计,我会去了解客户的需求,以人为本。因为在做设计的时候,表达人的思想和性情的过程,必须是懂得之后才能去做,这是一种因果关系的对话,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和效果,是我们通过深入的对接和沟通以后才能做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上去的。这就是我说的建构,一个很专业、很深入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