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中外园林官网
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秉承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绿色生态建设、传承中华园林文化的发展精神,在生态修复、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城市公共、自然资源、古建园林、商业办公、居住绿地等重点领域,坚持以原创设计及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先后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计成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设计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设计大奖百余项,获得国内外众多优质客户的首肯与赞誉。
项目名称:地铁北宫门站CD口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
设计单位: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设计负责人:唐睿睿
设计团队:唐睿睿、孙慧一、张慧成、梁梦梦、李维、张帅、倪钟、任鸿春、周英葵、范旭阳
项目规模:1000平米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太贴心!
颐和园北宫门外
走累的游客有了歇脚处
近日,紧邻颐和园北宫门的
小白马广场边角地
经过设计施工
摇身一变成了“街区会客厅”
别致的景观设计、木质休闲长椅
还有新增设的出站指引等等
中外园林设计研究院
着力践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广泛参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项目
打造城市中温暖的口袋公园
地铁北宫门站CD口
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
就是这样广受好评的公共空间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
这个获得北京日报
等媒体报道的“街区会客厅”吧
口袋公园
Pocketpark
在各类城市公共空间中,口袋公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能够促进街巷边角地、闲置地、零散腾退空间的高效利用,也可以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是实践“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途径。
在建筑之间得到片刻休息
口袋公园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泽恩提出的:“位于建筑物之间,面积只有50X100平方英尺那么小,人们能坐在那里得到片刻的休息。”“我们应该在建筑物中间特别留出一些露天场所,当我们的居民和游客在白天休息时,能够有地方坐下来并获得快乐。”
地铁北宫门站CD口周边公共空间临近颐和园及中央党校,是重要的交通换乘区域,承载着重要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功能。该项目处于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进京“赶考”红色探访路的重要节点之一,项目被纳入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库。
文脉展示的街区会客厅
从颐和园北宫门出园,往东走100米就到了小白马广场,设计师克服视线遮挡严重、车辆杂乱等困难,将地铁站到北宫门的必经点重新“梳妆”、换上“新裳”。
改造前
设计师将广场分区,用植物与矮墙的结合抵消高差,打造开放型空间,开阔行人视野,兼具自行车停车场与开放广场的分区功能。
放置文化座椅与景墙,改造后的景观小品从赶考线路中寻找灵感,变身赋予历史文化的线型元素,让游客在此得到片刻休憩,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西侧设立景观墙,可作为屏障,优化整体效果,让游客一眼看到绘有颐和园画面的景观墙,成为打开颐和园北宫门的开端。
完善交通引导体系
空间多功能复合利用
从党校走到北宫门地铁站D口,设计师增加坡道,拓宽停车场入口,完善路上照明设施,为行人照亮回家的路。
改造前的地铁北宫门站
在各节点处放置引导标识,强化进出站方向感,指引颐和园方向,避免游客在入口处滞留,项目完工后受到游客正面反馈。
场地改造在不干扰交通疏散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场景、场地边缘等空间增设临时休憩设施,匆忙赶路的地铁行人在这里感受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公共参与,贴近百姓
项目在初步考察阶段,为努力做出服务百姓、贴近百姓的精品项目,项目团队在北宫门地铁站周边开展公众活动,征集市民改造建议。
活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市民对场地改造的建议和偏好,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最贴近百姓的真实问题与需求。
在基础设施完善方面需要标识引导、休憩座椅、停车空间、智能服务、灯光照明等功能;在休憩空间方面需要公共广场、短暂停留等功能;在文化科普方面需要文化宣传、科普景墙等功能。
同时为满足市民长久使用的需求,项目使用环保、耐久材料,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现状环境融合协调。
项目主创设计团队
项目主创设计团队为中外园林设计研究院二所,生产能力与技术能力突出,履约服务意识强。中外园林设计研究院二所以“设计有形,创意无限”为团队目标,是中外园林设计院的中坚设计力量。
主创设计师为唐睿睿,现任设计研究院二所所长,从事园林设计行业18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和城市景观。主持设计的项目荣获多项行业奖项,“以质量为根本,以服务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是她一直坚持和倡导的服务理念。
项目主创设计师——唐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