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老武汉是怎样的?
在加速的城市更新中,怎样保留人们对过去时光的美好记忆?
2021年4月,中建东方装饰设计团队接到了这样的任务
使命降临
大武汉,商业鼎盛,九省通衢,
作为武汉商业的头把交椅,
业主武商集团希望在位于亚洲最大的商业项目
--梦时代广场中,
为“英雄城市”打造一条富有“老武汉”特色的美食街区,
让顾客成为游客,
走街串巷,逛吃其中,
让武汉人 “共鸣”,外地人“共情”。
团队组建
随后,中建东方装饰专门组建了一支特别的设计团队,
有土生土长“武汉伢”,专门提炼地道的武汉文化,
有攻克多个商场项目的“商业扛把子”,
将商业设计规则融入顾客动线之中,
有造型能力强悍、善于建模的“金手指”,
将总结提炼的设计造型付诸效果图。
有熟悉项目现场,钻研传统工艺的“施工图兵团”,
将设计的造型翻译成施工图。
设计钻研
在方案设计的大半年中,
设计团队研读10余本的武汉城市风貌的相关书籍,
派专人在武汉、上海、长沙、深圳拍摄了大量素材,
提炼了“老武汉”的80年代的老字号、老街巷、老地标,
总结了近年来多个享誉网络的“复古美食街区”
的设计特色及构造技巧,
将老武汉的“码头文化”、“租界文化”、“市井文化”
融为一体,
用轮渡、铸铁井盖、水刷石、青石板、青瓦
等上百种复古道具和材料,经过多次选样、打样,
打造出码头、商业街、公园、小巷、里份、夜市等
特色场景,
在3000㎡的室内美食街中营造出最原汁原味的老武汉。
效果呈现
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他们构造的“美食江城”,
武汉三镇,两江交汇,因码头而建,因码头而兴,
直到现代,码头文化依然深深刻入武汉老百姓的性格当中,
进入美食街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汉味码头”,
在这里,有80年代的圆拱型的铁架码头招牌,
密密麻麻的轮渡班次表,卖报纸的售票亭,
穿梭两江的轮渡,
上下班的自行车, 挑起生计的麻袋和扁担,
80年代虽然一桥飞架南北,武汉长江大桥车流滚滚人潮拥挤,
轮渡依然是连接武汉三镇的大动脉
是更多武汉人穿梭江城的选择。
如雷贯耳的老武汉商场,也被设计师们呈现到街区当中,
早年间,武汉商场曾被命名为“友好商场”,以纪念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
武商大楼也几改几建,
设计师们将武商几个不同时代的建筑融为一体,历史辗转却依旧焕发活力,
建筑复古却展现往日的荣光。
繁华的主街,炫彩的霓虹灯,车水马龙的街道,
80年代大武汉的蓬勃商业场景,被复原在主街道中,
街道里不同年代的建筑鳞次栉比,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沿着老街向前,1号老电车在大桥上穿梭,
旁边的排挡夜宵,藤椅长凳,热闹非凡。
在美食街区的另一头,游客可以围着喷泉,逍遥休憩,
设计师们直接将资料中查到的老场景照片复原到场景内,
“江汉关”、“民众乐园”、“解放电影院”
武汉的地标被浓缩到场景当中,
陪伴几代武汉人的老建筑在美食街区中和游客重逢。
从热闹的江汉公园走进小巷里份当中,
武昌的得胜桥、汉口的长提街,
老武汉几百年的平民生活都刻画在这些长街的样子里,
单位宿舍的高低错落,百姓民居的见缝插针,
天空中杂乱的电线和晾晒的衣服、腊肉争抢地盘,
唯有脚下的石板见证着人来人往、历史变迁。
街巷当中,木结构的中式屋檐和杂糅的仿欧式民居比邻而居,
青白相间的马赛克自建民房坐落一旁,
各类建筑同处一处,相安无事,分外和谐。
楚风夜市模仿老武汉的夜市街头,
撑着鲜艳雨棚售卖小商品的摊位、
闪烁着“无痛穿耳”几个字的霓虹灯、
街边门面前的露天桌凳,
仿佛把游客带入那个每天10点以后热闹的江城夜晚,
那一个个无论冬夏都充满着拖腔的叫卖声、
烧烤的孜然香味和涌动人潮的长夜。
江汉关、璇宫饭店、民众乐园
沉淀着老武汉们共同的成长记忆,
码头、长街、小巷、里份记录着几十年大家的生活身影。
英雄的武汉人,豪爽热情,
耿直坦荡都生发在这样的环境当中,
都被融入楚风汉味美食街区的设计当中,
等着大家去一一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