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全过程预控技术详述
“建筑室内装修污染全过程预控”实施流程见图2所示。
图2 建筑室内装修污染全过程预控流程图
3.2.1 材料控制与检测
项目采用双标准对工程所用材料环保性能进行控制,以国家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含量标准为基本要求,并依据ISO等国际标准,采用“气候箱”法,测试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害物(甲醛、TVOC、VOC单体)的释放规律。从项目所采用的装饰装修材料清单中,筛选污染风险较大且用量较多的材料进行检测,包括家具、人造板材、涂料、板材、壁纸、地毯、地胶、胶粘剂、油漆等。
3.2.2 通风模拟分析
项目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开发的多区域室内空气流动模拟软件CONTAMW2.4[4]对项目室内通风情况(包括新风量、房间之间的空气流通)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通风计算和机械通风计算。
3.2.3 室内空气质量预评估
在上述计算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室内空气质量预评价。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取决于室内污染源、通风、净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本项目采用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多区模拟软价,根据办公区域通风计算结果、材料污染散发特性、材料用量、装修进度等信息,进行装修污染预评价,分析室内污染物变化趋势、健康危害评估和污染源分布情况。
3.2.4 验收检测
项目组于2014年12月16日对君子广场有代表性房间(40个点)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远高于标准要求。其中第19层、第21层检测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门窗提前关闭12小时,且空调通风系统关闭;第20层检测依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2013年版),门窗提前关闭1小时,且空调通风系统开启。分布原则如下:装修方案一致的房间进行采用两种方法以便进行比较;重要房间采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由于两个标准对检测时的机械通风系统运行要求不同,每个楼层新风系统独立控制,但楼层内各房间不能独立控制,故分层分布。
3.2.5 室内环境监测
本项目采用My Air室内环境监测仪对典型房间进行连续监测。设备包括甲醛、TVOC、温湿度、CO2、颗粒物、噪音等模块,连接后可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APP或者web浏览器,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及时预警,提出建议,指导生活,改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