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宁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2013年10月,我刚在中国“十艺节”上为中国十大剧院宣布了获奖名单,不久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也在甘肃大剧院举办了第12届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12月份我又到兰州来了,和甘肃大剧院有关的事情一件又一件。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面向的是全国的30多个省市,2000多家剧场、剧院,还有数万演出单位,但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平衡,以往我们可能去北上广、江浙沪这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多,但在2013年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三次和甘肃大剧院结缘,就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看出我们甘肃大剧院在整个演出市场所占的重要位置。
我没有当过大剧院的老总,对剧院的经营管理不甚了解,对剧院的装饰、建筑更是一窍不通了。所以,我就从演出行业这个角度,从节目包括演出市场这个角度,谈一谈剧场的建设和剧场的发展。
从目前剧场在整个行业和整个演出市场的结构来看,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剧场的定位问题。根据有关的条例,我国将整个演出市场划分为三个经营主体:演出公司、演出团体和演出场所,演出场所中最主要的就是专业剧场。那么这些演出经营主体相互比较,剧场有一个其他任何演出经营主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就是它的实体地位。演出公司依托上端的演出项目和下端的演出场所,没有实体,其流动性很强,演出团体虽然有演出实体,但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但剧场这个实体是有实实在在的工具在那放着的。有的演出团体会解散,剧场顶多租出去,转为他用,但这个实体是依然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演出经营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此外,剧场还具备一个优势,虽然它处于整个演出产业链——演出制作、创作、表演、市场呈现——最末端,但却是最接近市场、最接近观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剧场是对市场反映最直接也是最实在的一个环节。
按照剧场所具有的这两个优势,它应该在整个市场中占了一个主体的位置,而我们国家的剧场恰恰相反,它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也就是说,剧场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演出、创作单位,包括演出团体,包括艺人的演艺经纪公司等等,给你什么节目你就演什么节目,自己不具备创作能力,结果一个具有非常大优势的一个实体单位,在这个市场中并没有能够发挥这种实体所能够带来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怎么办呢?现在全国很多剧场联盟,东部联盟、西部联盟,现在甘肃大剧院也要成立甘肃剧院联盟。剧院联盟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把大家结合在一起,共享资源。第二个,大家可以共同运作,同时降低成本。但是,这种合并同类项式的联盟,不能够改变剧院在整个产业链末端这种相对尴尬的境况。如果我们想利用剧场的实体来整个改变我们现有在剧场中的位置,我们就应该使市场的末端和处于前端的剧场创作结合在一起。举个例子来讲,前段时间,北京有一家剧院曾经提过一个想法,它想联合五六家剧院一起打造一个节目,但是剧院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于是想通过演出行业协会联系一个院团,然后按照它的标准去创作一台节目,剧场出一部分钱作为投资,作为启动资金。按照剧场的要求打造出节目,院团是十分乐意的。因为院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创作节目,除了艺术家的经验之外,更多地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判断这个项目有没有市场。剧院在没有将项目推向市场之前不知道能卖出去多少场。而剧场和院团的结合,一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二在排演之前知道按照怎样的步骤走,已经预定出三四十场了,三很多院团缺少排练场地,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剧场进行彩排,何乐而不为呢?这种结合方式就把剧场推到了演出市场非常重要的核心位置,在国外很多剧场都是这样的。以剧场为核心,依托这个剧场临时地为节目请导演、请演员,做完了卖得好就接着演,票卖得不好就另做一台。如果我们现在要改变目前的整个市场结构,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讲,我很希望下一步我们能够推进以剧场为核心、为龙头、为依托来重塑我们整个演出市场的架构。
在上个月的理事会上,我们协会成立了演出的编导创作委员会、演员委员会、舞美制作委员会、演出经纪人委员会和剧场委员会,把演出的产业链条从创作、制作、表演、推广与最后的舞台呈现都连在一起,我们希望这些不同的产业链环节之间能够互相的结合,而不仅仅是自己一个点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这些环节中,我觉得非常重要一点,就是依托剧场来重新打造演出的产业链。
第二个是数量配备的问题。现在全国大概有2000家左右的剧场,但各类国营演出团体大概就有2600多家,还有近万家的民营演出团体、近千家的演出公司,这些演出经纪公司有很多艺人,还有一些演艺公司会引进一些涉外节目。所以,其他各类的演出机构的数量远远大于剧场的数量,演出项目一年有几百万场演出,所以我们的剧场数量非常不足,与剧场数量不足相关联的就是很多剧场建得乱七八糟,这个我和中孚泰董事长谭泽斌也特别谈到这个问题。很多剧场不是由专业的人员和公司来设计建设的,而是做酒店设计的人设计剧场,设计了又不能用。所以从全国从整个市场、整个行业角度来看,我们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大对剧场建设的投入,一个真正的好剧场,要让专业的人士和队伍来建设。
第三个问题就是剧场本身的经营问题。近几年,各地新建了很多大剧场,但是剧场建起来就放在这儿,谁来管,如何经营这个,如何来管理这个剧场,如何来引进演出的项目到这个剧场里来运管呢?我们缺乏大量的专业的剧院管理人才。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剧场非常短缺,一方面是大量剧场空巢。所以今年我们协会就联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还有中装新网、中华建筑报一起,并集结相关领域的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国内的规模比较大的、运营较好的100余座剧场进行了一个普遍的调研,然后在设计、装备、工程质量、运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个综合的评估,最后在这个基础上评出了“中国十大剧院”。
我们对市场进行整体调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文化部委托我们协会进行全国剧场专业化等级评估。我们跟文化部签了7个协议,首先分别对剧场的舞台、机械、灯光、音响等方面制订标准,然后根据标准进行评定。其中的一个标准我们委托中孚泰帮我们来做。“中国十大剧院”评选也好,对整个剧场市场进行摸底也好,都为了下一步对全国剧场进行等级评定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十大剧院”的评比中,甘肃大剧院荣膺十大之一。任何一种评选是综合性的评选,有几个综合性的指标,你不可能是所有的指标都是最好的,但入选应该是所有的指标都达标之后又有你特殊的地方。甘肃大剧院特殊的地方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它投资的性价比。我们现在建这样一个剧院,要投资十几个亿,做10个就100多亿,拿这个钱去把现有的演出场所进行改造,效果可能会更好,但是甘肃大剧院只用4个多亿,在25个月的时间内就建造出来一个非常先进的剧场,这种思路也非常符合中央现在所规定的勤俭办事的原则,所以我觉得甘肃大剧院这次能够入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建设剧场中整个投资的性价比,这应该是我们将来剧院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小投资办大事。
第二个,甘肃大剧院的建筑风格。从个人来讲,我特别喜欢甘肃大剧院对水文化、彩陶文化、东方文化的结合,特别反对全国千篇一律的剧场建设风格,比千篇一律更让人反对的就是不像剧场的剧场。我前两年曾经到广东的一个地区参加亚洲文化节,广州的富人区有一个剧院,投资也是多少个亿,一进去大堂就是四个金碧辉煌的大柱子,第一感觉就是这不是剧场,而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庙。剧场是干什么用的?它应该是我们在欣赏节目获得愉悦的同时,对建筑本身的一种赏心悦目的结合。所以我觉得这是甘肃大剧院的第二条非常好的地方。也应该是以后剧场建设需要注意的。一个剧院一个样子,别100个剧院全都一个样子。
第三个,甘肃大剧院的音响效果灯各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说甘肃大剧院入选十大剧院实至名归!
最后,我希望甘肃大剧院能够获得中国十大剧院的殊荣后再接再厉,在我们下一步马上要开展的全国剧团等级评论中也能够获得较好的名次,也希望甘肃大剧院利用好这个实体化平台,不仅推动甘肃省的演出市场的发展,也能够带动整个西部地区演出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