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用 CPI(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因果关系。
从官方发布的 CPI 数据来看,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常态。实际上,相对于普通百姓对物价上涨的直观感受,CPI 数据实在太温柔了。这是因为,我国 CPI 的各项权重不合理,造成 CPI 不能客观地反映物价变动情况。食品权重过高;在百姓生活支出中占据不小比重的教育、医疗费用等权重过低;居住费用不仅权重低,而且其基数低得离谱,而近年价格大幅上涨,让百姓有切肤之痛的商品房甚至不在 CPI 这个筐子里。
其实,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结出的果子,而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如弗里德曼所说: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之“货”,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商品,而是流通中的货币。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超发。
因此,货币发行量和增长速度比 CPI 更能真实地反映通胀的程度。
国际上一般采用 M2 指标来计算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M2 即广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 + 支票存款 + 储蓄存款 + 政府债券。M2 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 + 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 + 政府债券)。
2003 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宽松货币政策时期,广义货币总量从 2002 年底的 18.3万亿元(本文出现的货币名称均为人民币,下略)猛增到 2012 年年底的 97.4 万亿元,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2012 年底,美国的 M2 余额为 61.21 万亿元,整个欧元区的 M2 约 75.25 万亿元。M2/GDP 通常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
过去 4 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激增 50 万亿元,几乎翻 番。 其 与 GDP 之 比, 也是一路水涨船高。随着 2012年 12 月 M2 余 额 逼 近 百 万亿元大关,全年 GDP 达到51.93 万 亿 元, 中 国 M2 与GDP 的比例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的 1.88 倍。 如 果 货 币 总量的扩张与 GDP 增长同步,即 M2 与 GDP 之比大致维持在 1.5 倍的水平,那么目前只需要 75 万亿元的货币总量。但事实上,现在货币总量已足足超出 22 万亿元。通货膨胀的本质,是债务人掠夺债权人。在通胀时代,谁当债务人谁占便宜,谁当债权人谁倒霉。因此,不管是企业还是家庭,都应该争当债务人,少存款,多贷款,合理负债。合理的负债也是一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