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位于南安市南部沿海,与厦门经济特区接壤,有泉州“南大门”之称。全镇面积1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十万六千人,外来人口6万左右,石材加工企业600多家,规模企业66家。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人文优势,是福建著名侨乡和经济重镇。
素有“石材之乡”的南安水头镇,是泉州离厦门最近的地方。有人比喻说,这两地,就像咽喉和胃,关系密切。昨日,本报“穿越金三角闽南三城采风团”抵达泉州南大门——水头,亲眼见证了从“咽喉”到“胃”的石材之旅。
除了地理位置的亲近,所谓“咽喉”还指,在中国地图上几乎寻不见的水头,居然包揽了全国约70%的石材进出口业务。而几乎吃下了所有水头石材的厦门关区,也因此成为全国石材进出口最大的关区,每年还带来了过亿的关税,胃口好得很。
水头的石材为何如此钟爱厦门呢?水头镇副镇长陈荣耀,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从土耳其运输原料走厦门港过来,费用甚至比从湖南南山到水头还便宜。因为从湖南南山到水头,走的是公路或者铁路,运费贵,运输每立方米石料最低也要千元;而前者通过海上运输,成本最贵不超过500元。
正是依托厦门港的优势,总部在深圳的康利石材有限责任公司把分厂选在水头。“同时还看中水头成熟的石材市场和上、中、下游产业链,以及全国的影响力。正是两者互相结合,企业发展空间很大。”该公司业务经理王贵兵如是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省东升石业股份有限公司王金沙总经理也深有感触,他1997年出国时,还是借助“厦门”推介公司的。当时,老外问他是不是广东云浮协会过来的,他回答“水头”时,却无人知晓。王总只好依靠厦门港的位置,慢慢地解释水头在哪里。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厦门助力。据王介绍,东升公司主要选择厦门作为进口的主要渠道,考虑到几点:一个是厦门港吞吐量够大,能够满足公司对石料进口的需求,另一个是考虑到厦门是闽南地区最主要的金融中心,已经成为福建对外经济交流的窗口城市,信息交流方便,客户集中。
这也难怪,很多水头企业在厦门纷纷建立自己的分公司。如康利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在厦门设立仓储区,作为货物存放点,同时也做一些荒料贸易;而还未成立分公司的企业,如福建省东升石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公司提货员不得不每天往返于泉厦之间,也正考虑在厦门成立分点。
“胃”有良好的消化能力,“咽喉”就能吃下更多好料,水头因此成长为闻名中外的“石材之乡”。一个以南安水头为中心,辐射半径100公里的石材产业集群,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产业集群之一。
好胃口才有好生活。和水头大多数石材企业一样,陈镇长对三城联盟更是拍手称好,对未来水头和厦门的合作充满信心。他认为,城市联盟最终将有利于促进水头和厦门两地分工合作,推动两地的经济发展,“买石头、卖石头、到中国、找水头”,这个口号还会在全球叫得更响。
水头三奇
“买石头、卖石头、到中国、找水头。”念着海外石材客商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我们来到了水头。感慨小镇经济有特色的同时,也被不少疑惑困扰?
所谓一奇:水头是镇,还是城?
走在各条“石头街”上,永定红、四川红、汉白玉、蒙古黑、满天星……各类石材原料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一条15米宽的道路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略显拥挤。“4年前,我来的时候,附近的群众还抱怨政府建这么宽的马路浪费呢,你看,现在都不够用了!”水头镇宣传干事郭毅怀对我们说。
街上,美特斯邦威、柒牌等名牌专卖店和咖啡屋、休闲屋应有尽有,甚至不乏像火神鸟等厦门品牌,不乏公交车、文化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
别小看这个面积仅有117平方公里的小镇,三星级酒店就有3家,还有一家五星级酒店正在筹建中,入住的除了来水头做生意的商人外,还有不少是厦门介绍来的客人。他们计算过,包括来回路费、高速费,入住水头酒店的总开销比厦门还便宜。
所谓二奇:没有石头,却是“石材之乡”?
真不敢想象,水头石材原料几乎靠进口,其印迹除了遍布国内山东、新疆等10余个省外,还延伸到土耳其、伊朗、印度、西班牙、欧美等国,销路竟然遍布到全世界,著名的中华世纪坛、人民大会堂、陕西黄帝陵,以及国际上俄罗斯远东火车站、美国西雅图园林工程等一大批经典建筑都用的是水头石材。
原本以为打出“中国水头”这么大的招牌,水头应该是家百年石头老店吧,但是来到这里才知道,这个品牌是近10年时间才打出来的。正是这条“两头在外”的发展之路,借助厦门港便利的交通优势和自身侨乡的优势,水头一跃成为“石材之乡”。
1997年,水头纳税仅3000万,去年跃升至2.4亿,而今年则有望突破3亿,据说,这还不包括电信、电力和金融的纳税。
所谓三奇:石头城里,没有荒料。
走在水头,偌大的石材市场,居然连一块荒料也没有。原来,为了环保,一些石材企业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剩余边角料,将其加工成马赛克,然后手工拼成鸟、鱼、花、树、人头像等各种图案,销往国外。走进全国五星级建材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我们看到了这些精美的杰作,一打听,一幅1平方米的碎石装饰画可要800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