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其他 > 正文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再思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郭荣村  时间:2013-04-09 14:41:04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陶瓷产区的变迁,佛山这位老大哥固若金汤的地位却因各地后起之秀的不断冒出和国际品牌的冲击以及09年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摇摇欲坠,不复当年之雄壮。

  佛山陶瓷,作为中国陶瓷界的佼佼者,以其雄厚的财力、出色的销售、日臻完善的服务,多年来一直扮演着业界领袖的角色,也为佛山博得了源源不断的鲜花和掌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陶瓷产区的变迁,佛山这位老大哥固若金汤的地位却因各地后起之秀的不断冒出和国际品牌的冲击以及09年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摇摇欲坠,不复当年之雄壮。许多具有忧患意识的好汉百出奇谋以求保住江湖一席之地,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给昔日的繁华遮蔽了眼睛,失去未雨绸缪的能力,对周边环境一再的暗示和警惕视而不见,无法清醒审视当今局势。

  2010年最后一天,《佛山陶企3年八成外迁 引转嫁污染争议》报道了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升级。但是,佛山还是陶瓷之都吗?陶瓷企业搬迁之后的佛山如何发展?珠三角如此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到底会为当地经济带来什么?在佛山陶企外迁的趋势之下,珠三角产业转型会有怎样的启发意义?

  为此,记者于新年之初,深入佛山当地,从中国建陶第一镇开始,逐一厘清一座城市的产业诞生、发展、转移的路径。目的是为珠三角这样一个庞大的制造基地,在新的“十二五”规划即将践行之际,提供些许启发思考之资。

  “十几年的工厂十几天就拆完了。”1月8日,摩的司机老梁说,他是看着大路两旁的陶瓷厂房一栋接着一栋倒下的。

  老梁所在的佛山市南庄镇,在2002年的时候有了自己另外一个称号--中国建陶第一镇。从1987年南庄镇引进第一条墙地砖生产线开始,陶瓷产业在当地如雨后春笋般蔓延。20年后,在环境保护的压力下,形势逆转。2007年,佛山掀起产业转移升级风暴,南庄亦开始铁腕整治陶瓷产业。3年后,南庄的75家陶企最终留下了13家。

  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没有大起大落,南庄在产业转移升级中取得的成果令其迅速成为一个焦点。赞誉纷至沓来,不过,由此带来的“空心化”忧虑不曾间断,只转移没升级的争论亦未曾停歇。人们在思考,有陶而不为了,南庄究竟该怎么走?

  建陶第一镇“生死劫”

  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南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直扮演着南国鱼桑小镇的角色。这里四面环水,河网交错,“桑基鱼塘”曾经是这里典型的风貌,也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方式。

  1987年的一天,南庄镇的两个干部来到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找到了一位懂陶瓷的教师。从此,南庄的命运发生重大转变。

  “一天下午,有两位南庄的乡长到华南工学院来找到我,说我会做陶瓷,希望帮乡里设计一个陶瓷厂。我去了,是乘渡船过去的。就这样靠乡里筹的几百万元,请了河对面石湾厂里的‘星期六工程师’,买了刚国产的窑炉装备。我从中伦公司拿进口指标买了两台1200吨意大利压机,第一条现代化的砖生产线在南庄东村总算是建造投产成功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改革开放的号角以及这里丰富的沙土使得南庄的陶瓷企业很快遍地开花。

  “1995年时我们一个镇的产值已经达到国内整个行业的1/5,村村都有陶瓷企业。”南庄镇宣教文体局任国升告诉记者。与这个说法稍有不同的另一个版本是,南庄镇当时的产量占全国的1/4、全世界的1/8。

  老梁向记者回忆道,最景气的时候,工资加分红,村民的年均收入可以达到三四万,是周边村镇的几倍。数据显示,2001年,南庄镇的经济实力在全省1500多个乡镇中位列第七。

  南庄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小镇迅速发展起来了,而付出的直接代价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当地村民回忆说,前几年南庄的粉尘污染很大,走在马路上,不一会儿脸就变黑了。人们都不敢把衣服晾在室外。有些植物甚至只开花不结果。

  “因为环境太差了,企业老板都不住在南庄。”任国升说。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当周围的房价都嗖嗖往上蹿的时候,南庄的房价却像只蜗牛。而南庄进一步招商引资的计划也频频受挫。有好几家意欲入驻南庄的企业终因环境质量太差而舍弃,这其中包括通讯巨头爱立信。

  虽然有着漂亮的GDP数据,但是这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严重透支了南庄的未来。无法引入更多投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停滞不前,南庄似乎走进了死胡同。“不调整产业结构,不进行转型升级,南庄没有未来。”南庄镇党委书记张辉明说。

  3年关迁五分之四陶企

  枯黄的杂草在风中摇摆,凸凹不平的荒地上四处可见废弃的陶瓷残片。1月8日,记者在南庄镇罗南村一处已经拆迁的陶瓷厂旧址看到,一堆锈迹斑斑的生产设备被遗弃在路边,几面还未推倒的墙壁已千疮百孔。“据说很快就会拆完的。”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在路的对面,已经找不到当初陶瓷厂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快建到十层的房地产项目。作为全镇拥有陶瓷企业最多的罗南村,过去曾有的陶企几乎全转移出去了。

  “铁腕整治”始于2007年。在那一年,南庄决定以“壮士断腕”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那年底,镇里设立了包括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在内的“陶瓷产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大规模陶瓷企业升级外迁工作拉开序幕。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在高峰时期,陶瓷产业给这里带来了近70%的税收。据估算,陶瓷企业的关停和外迁,将使南庄失去75亿元的工业产值和近2亿元的税收。

  有人将这次陶瓷产业转移形容为“提刀剁脚”的变革,脚一疼,手就下不去。不仅干部于心不忍,企业也颇多怨言。有熟悉陶瓷行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条几千万元的生产线拆下来能保留20%的价值已经相当不错,何况还要企业背井离乡,大动周折地迁往外地。

  “当时不少企业都是经过与政府多次博弈后才签了关停承诺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陶瓷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甚至有企业选择 “死扛”,成为“钉子户”。

  “那时经常都能在路边看到拆迁队在厂房里敲打的声音。”老梁说,到处都在拆。

  最终,原计划留下18家陶企的南庄只留下了13家。这13家企业都达到了广东省清洁生产标准。在南庄强辉陶瓷,记者看到“清洁生产”的标语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在2003年就投入一千多万元进行窑炉改造,2005年实现清洁生产。没想到这成为其留在南庄的一张通行证。

  其他60多家企业则先后外迁至四川、江西、湖北等各个地方。陶瓷企业减少后,环境相应得到改善。据佛山市环保局方面透露,南庄镇2009年空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值比2003年下降了一半。

  后陶企时代的南庄突围

  陶瓷企业都转移出去了,传统支柱产业走到尽头。然而,让外界担心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似乎并没有来。3年里,南庄的GDP不但没有急转直下,反而继续保持稳步向上态势。据南庄镇提供的数据,2006年其GDP为62.3亿元,2009年已经超过100亿元。

  南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成建对此表示“很正常”。他分析说,最终留下来的13家企业都是龙头,具有很高的产值;另外,这几年又聚集了不少二次加工的私抛厂 (砖坯抛光厂),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原有企业外迁造成的损失。

  不过,南庄镇的雄心不止于此。

  在产业转移升级的过程中,南庄镇提出产业“优二进三”战略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即优化提升支柱产业陶瓷制造业,重点发展以陶瓷物流、会展、研发、总部、旅游、文化、中介等为主的现代陶瓷服务业,以及高新陶瓷、特种陶瓷、航天陶瓷等高端陶瓷制造业。

  然而,有分析认为,南庄镇在以陶瓷为主的第二产业“优化”上面并不明显,保留下来的企业虽然在清洁生产上面有突破,但是在生产工艺提高、自主创新等方面并无较大进展。

  期间,南庄还腾出了近万亩土地,打造“中国陶瓷机械电子装备基地”项目,以期进一步做大陶瓷机械制造业。但是由于南庄陶瓷企业大量搬迁以及陶机企业缺乏扎堆的内在动力,“建陶第一镇”谋变“陶机重镇”的愿景并没有实现。

  南庄又想到了发展新兴产业。在2010年10月底出台的 《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规划了南庄镇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园、LED产业园和新材料及生物能源产业园三大园区。任国升表示,目前产业园还在同多家公司洽谈中。而让外界人士担心的是,南庄在新能源汽车、LED等方面均无产业基础,在各地兴起的新能源、LED热中,南庄缺乏竞争优势。

  在第三产业方面,南庄提出发展以陶瓷总部经济为主的物流、会展等服务业。任国平介绍说,现在已经有150多家陶瓷企业的总部在南庄。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也告诉记者,佛山是陶瓷的文化中心,有很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这种环境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但是同样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现在不少落户的总部只算得上是设在佛山的营销办事处,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总部功能。而没有制造业做支撑的总部经济,总让人感觉不踏实。“从现在看来,我觉得佛山总部经济的预期目标并没有达到,佛山目前更重要的是对第二产业的提升,而不是转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帆表示。

关键词: 佛山 陶瓷 产业升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9 手机: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