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几次不成功的转型导致了成都东方家园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但股权转让交易受阻,才是使其暂停营业的导火索。尽管数位商家均表示“也不是完全做不起走的”,但如今,几千万的货物被冻结店里,商家能做的,也只能是等待大股东和总部的最终决定。
位于成都红牌楼、同善桥横街的两家东方家园超市,如今都处于闭门歇业状态,数千万货物被“冻结”,员工工资和社保也被拖欠。
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了如此局面?
昨日,一位跟随东方家园店成长了12年的元老刘炜(化名),梳理出成都东方家园的兴衰史,向华西西都市报记者娓娓道来。刘炜说,两个月前,他已经离职了。“没办法,这个平台已经坏掉了,再也呆不下去了。”
而记者也了解到,此次闭门歇业并非成都一家,全国多家东方家园都出现了问题。资金链断链、股权交易不顺畅、增资出现障碍,都是此次风波的重要原因。
聚焦·人物
最好的时光:一天能卖30万
“2002年到2005年,是成都东方家园最好的时光,那时还只有红牌楼的店,每年的销售额都在1个亿左右,平摊下来每天的销售额都有接近30万。”回忆起那段甜蜜岁月,刘炜一阵感叹,“那个时候,我们自己进货自己卖,供货商都要听我们的,话语权在我们这里。”
2005年,积淀了好几年巨额利润的东方家园,决定转型升级,从单纯卖家居到多元化经营,涵盖了家居、家装等多种业态。
后来,东方家园还在青羊区新开了一家门店。物业也是自持,资金实力可见一斑。
“2005年的转型投入太大了,却收效甚微。升级完成后,每天经营报表拉出来一看,结果和我们预想的差距很大。”在刘炜看来,这次转型是东方家园走下坡路的开始。“随后又是全球金融危机,接着是网络电商的兴起,打击一个接着一个。”
转型的伤痛:每天进账几千,水电费都不够
刘炜告诉记者,2011年底时,又一次转型,成为压垮成都东方家园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次转型,成都东方家园一改以往自主进货的经营方式,将大部分场地直接租赁出去。“瓷砖等主要的品类全部租赁出去了,我们感觉做不起走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损失,但是那些商家根本不在我们这儿成交,只当是做一个形象宣传罢了。”
于是,单店每天的销售额直线下滑,红牌楼每天平均维持6000元左右,而青羊店差一点,平均维持在两三千左右,和高峰时期一天30万相比,狂跌百倍。“有时候,遇到退货,销售额还是负的。”
刘炜告诉记者,每天进账两三千,水电费都不够。“冬天开空调,电费都是好几千,每天营业额连水电费都不够付,还别说员工工资了。”
对于此次暂停营业,刘炜觉得上层股东易主是一方面的原因,然而成都店“是自己把自己给折腾死了!”
聚焦·股权
两大股东说法矛盾 仍在博弈
刘炜所说的上层股东易主,可以在东方家园爷爷辈公司东方集团(600811,股吧)的公告中有所体现。
去年12月5日的一则公告显示:东方家园家居建材商业有限公司(后简称“东方家园”)65%的股权,已经由中国建材投资集团、瑞寰资本转让给了龙柏宏易资本集团(后简称“龙柏宏易”),由此,龙柏宏易才是东方家园的实际控制人。而成都的两家店也是其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