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多月,整个温州都处于热火朝天之中,一如这个季节的天气。蜂拥而至的媒体、热烈研讨的专家以及激动万分的普通人。这座浙江小城,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那个时候 ,他们是这个国家的领跑者和弄潮儿。
温州金融改革已过满月,《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部分任务也已被落实。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两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都在营业,看上去一切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热火朝天的场面尚未退潮,有些温州人已经冷静了下来,他们一方面挑剔着“鸡肋”一般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一方面又盼望着即将公布的细则能带来更多的实惠。
“土中都有钱味儿”
5月3日中午,温州的天气已经颇为炎热,街上的行人早已穿起了夏装。出租车司机老马在一个红灯前停了下来,他点上一支烟,看着车窗外匆匆来去的车流说:“5辆奔驰。”前后不到一分钟,在耀眼的阳光下,一辆辆宝马、奥迪和奔驰疾驰而去,与尘土飞扬的马路形成鲜明对比。
“这土中都有钱味儿!”老马说。
老马的话有些夸张,但温州人有钱确实是众所周知的。此前,官方曾估计温州的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
从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开始,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温州就一直在为数量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找出路。
过去的一个多月,整个温州都处在一片热火朝天中,一如此时的天气。蜂拥而至的媒体、热烈研讨的专家以及激动万分的普通人,温州,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再次走在中国的最前面。
但一个月过后 ,冷静下来的人们突然发现:他们可能过于乐观了。“大家的兴奋劲头都过去了,还是看看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吧。”对于金改,老马显得很淡定。
“政府担保,比较放心”
4月2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赶在满月之前,温州将金融综合改革十二项主要任务里的第一项落实了。
5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温州市江滨西路东明锦园。一进大厅,墙上“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字样就映入眼帘。大厅里摆放着人人贷、速贷邦、攀远、翼龙贷等四家中介机构的宣传材料。
在二楼问询处,记者遇到了正在咨询借贷的周文。周文是一家服装厂的老板,快到旺季了,他想来这里借点钱周转。
对于周文而言,刚刚开业一周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看起来更加值得信任。“毕竟是政府搞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在不远处,温州人薛显胜正计划将自己手中的44万元闲置资金放出去。“在温州,放贷很平常,只要手里有闲钱,多数人都会放出去赚点利息。”
“这个登记服务中心其实就是给民间借贷建个平台,通过政府的监管来控制民间借贷的风险。”薛显明说。
“以前我们把钱放给亲戚朋友,但亲戚朋友会拿着钱继续放给其他人,赚取中间的利息差,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也离自己越来越远。”薛显胜表示,其实很多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的钱被谁用了,只要中间有一个人出了问题,钱就很难收回。
薛显胜认为,登记服务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风险比较低。“借贷双方要见面谈,服务中心会对二者做考查评估。而且,这里有政府担保,比较放心。”
与周文不同,薛显明早已经下决心把钱由这里贷出去。即使利率较低,而且要交一笔中介费。
已经进驻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翼龙贷经理王思聪告诉记者,在进驻之前,他们也是做民间借贷中介,进驻之后的经营方式并未发生大的改变。
改变不大,效果却非同一般。王思聪告诉记者,短短一个周左右的时间,到翼龙贷登记的意向放贷金额就已达到几个亿,相当于去年一年的总额。
资本管理公司=鸡肋?
除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外,已经落地的还有一项资本管理公司。
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后的第三天,乐清市东铁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虹桥镇合兴西路开始试营业,与此前成立的温州市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一起,成为两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
温州市工商局官网上显示,温州市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是资本管理、项目投资和资本投资咨询,注册资本为1个亿。
当记者来到这家公司时,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栋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这是个新生事物,有些事情我也不太懂,说不好。”
但在温州市一家投资公司总经理王华清(化名)看来,资本管理公司看着热闹,其实跟投资公司一样,“就是组织民间资本投资一些项目,跟我们是一个模式。”
温州市金融办监管处处长余谦早已表示:资本管理公司本质上就是投资公司。
王华清告诉记者,这种投资公司 ,温州几乎遍地都是,“多数投资公司都是圈子里的朋友拿点钱凑起来的,看到好的项目大家就一起去投。”
至于这些公司资金的来源,王华清称多数都是之前做实业积累的,他现在仍经营着一家专门制造按摩椅的工厂。“也有单纯靠借贷投资的,但在去年的危机中差不多都跑路了。”王华清说。
对于资本管理公司的成立,王华清并不看好。“这其实就像是鸡肋,真正有好项目,朋友们私下里就做了,根本轮不到资本管理公司。如果是不好的项目,大家也能看得出来,谁会投钱给资本管理公司做呢?而且,1亿元的资金能做什么?”
借金改东风,“温州模式”盼转型
从制造业到金融业
已经倒闭和正在倒闭的中小企业,他们都盼着借金改的东风活下去,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认为,此次改革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其效果不可高估。即便如此,温州各界仍寄希望于即将公布的细则能给予民间资本更加自由的空间,也能助推“温州模式”由制造业向金融业转型。
5月4日上午,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镇中国鞋都产业园区显得颇为冷清。在部分制鞋厂的门口,能看到许多正在低价甩卖的各式皮鞋。迪克雅鞋业的老板王秀林也坐在厂子门口,向过路的行人兜售自己厂子生产的皮鞋。王秀林告诉记者,去年与俄罗斯商人做生意,他赔了上千万。没有办法,他只好通过民间借贷来筹措资金。但借了几百万之后 ,厂子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利息却越滚越高,他只好把厂子卖了出去。“我们这种小企业,银行根本不会贷款给我们,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来筹措资金。”王秀林说。
王秀林还算幸运,在去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中,有几十家鞋厂的老板跑路,有的还选择了自杀。“去年出事的很多是小鞋厂,它们本来实力就不够,还分出资金来搞民间借贷和投资。”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丁杏灿告诉记者,不仅是鞋厂,很多制造业企业都经不住诱惑,抽出资金来从事投资和民间借贷,有的甚至放弃实业,专门做起投资和民间借贷。而那些即使没有放弃实业的企业,有不少也是想以工厂作抵押从银行贷款,以作为投资和借贷的资金。于是,当房地产业不景气的时候,大量资金被套牢 ,不少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借贷危机。“去年以来,鞋企已经倒了几十家了。”
而现在的悬念是,这次金融改革能否成为温州制造业的救命稻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认为,此次改革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其效果不可高估。“温州早已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对于制造业来说,他们需要向第三产业转型,这是不变的规律。”
徐剑锋表示,此次改革有利于促进温州本地金融业的发展与升级,温州可能就此摆脱制造业为主的局面,转向以金融业为主导。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也表示,此次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协调发展,努力把温州打造成民间资本之都,使金融产业发展成为温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丁杏灿则认为,要使制造业企业转型进入金融业,最重要的还是这十二条中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文/图 记者 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