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难到达
温州银行业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就目前而言,银行贷款并没有下达到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手中,温州各银行主要支持的对象仍然为国家导向型企业和运营正常的企业。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现在企业的资金来源仍然很紧张,各个金融机构公布增加的一些贷款,实际上大部分的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根本享受不到,也没办法从银行取得贷款,这个途径实际上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监管部门对于危机后给各银行的授信额度有严格的流向监管。每家银行必须对资金流向进行报备,明确对那些做实业的企业进行贷款。”一位温州银行业相关人士对记者说,“但是无论是商业银行抑或国有银行,都只对自身的额度进行负责。银行本身的企业性质无法改变,我们银行要扶持的是对其有了解的企业,我们的资本金是从储户处得来,银行要对储户负责,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商业原则进行贷款发放。”
也就是说,银行在危机过程中,虽然应政府要求出资救市,但是无法改变其自身的企业运作。从另一角度来看,央行2011年6月20日再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央行8月份下发通知,将商业银行的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如此一来,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其可动用的贷款资金额度大大降低。
但是从银行层面而言,贷款额度并没有减少,减少的是贷款额度的增幅。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董事长黄伟健向记者分析了这一情况,假设每年银行的贷款额度增加量为200亿元,也使得企业主对于未来银行贷款额度增量的预期设置为200亿元,然而,银行并没有按照企业主们预期的那样增加200亿元贷款额度,而只增加了10亿元。
温州创立电子有限公司作为在温州发展十几年的高科技企业,对资金的感受更加明显。“我们企业目前从建行和温州银行获得贷款,从温州银行的贷款以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进行。往年并不需要担保公司的参与,但今年建设银行则是引进了担保公司。这些贷款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是高科技企业,相对来说容易获得贷款。但是我们的压力也增加了。”创立电子负责人刘淼(化名)对记者说道,“尽管这样,银行的贷款往往是短期。”
针对银行及担保、小额信贷公司无实质性动作的行为,温州市银监局表示,金融改革由温州市金融办牵头,银监局没有参与;而金融办则表示改革方案出台不久,改革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市政府宣传部门表示,金融市场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相关管理部门也就是银监局、金融办负责。
小额信贷和担保公司“阻截”
既然银行贷款难以直接下达到中小实业企业,那么部分因规避风险和提高收益而进入到小额信贷和担保公司的资金是否可以顺畅地输送给中小企业呢?
此次温州危机爆发后,温州市政府又将促进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上议程,显然是希望小额信贷公司在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早在2008年7月,温州市政府就已经下发过《关于促进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发展小额信贷公司的省份。
温州信用担保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天炎介绍,温州的担保公司在2003年初仅为六七家,到2007年就已经发展到260家。后经过工信部等七部委规定的硬性条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担保额不低于本身注册资金的一倍以上。审查后,2011年,融资性担保公司为48家。这仅仅是登记注册的数目。
据了解,自2001年温州出现第一家担保公司以来,到2006年,温州共有担保公司28家,其中20家是2005年一年内新成立的,而之后温州市内陆续成立的上千家投资咨询公司、典当行、寄售行、地下钱庄等都依靠民间融资来生存,这些中介无疑进一步推高了企业民间融资的利息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