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背后:开发商资金紧张猫腻增多
记者对十几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进行采访后发现,半数以上开发商承认,在房价已进入下行通道、市场成交冷淡的行情下,开发商会考虑节约成本,更换一些设计和材料。其中,有开发商明确表示自己的公司就这么做了,只不过做得比较隐蔽,客户并没有发现。
一向出手阔绰的开发商,为什么会这么做?“太缺钱了。”“真有点儿撑不住了。”业内人士纷纷这样答复。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开发商的成本,土地是大头儿,一般能占到一半左右,其次才是融资的财务费用、建安费用、税费及管理费用。如果要节约成本,开发商不会轻易在建安费用上下工夫,一方面,建安成本所占比例不大,另一方面在这上面节省带来的风险与责任也更大。但现在,开发商扛了快一年了,特别是一些当初市场好的时候扩张盲目,今年又反应慢没有及时降价的开发商,本身就缺钱,又没有销售收入,真快扛不过去了,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能省点儿就省点呗。”
对于开发商的这些“偷工减料”的猫腻,北京市京华律师事务所的李洪云律师说,这种现象以前也出现过,但因为近期房价降低,开发商资金紧张,问题更普遍了,相关的咨询和案例明显增多,随着今年一些项目的入住,问题更会凸显出来。
专家说法:法规与监管真空亟待补全
部分受访专家认为,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大方向不能变,但对伴随房价下降凸显的房屋质量纠纷问题,应做好预警。
深圳市住建局长李荣强表示,近期,深圳住建局接到相关房屋质量的投诉明显增加,和房价波动有直接关联。“一些购房者对工程建设了解不够,把施工中正常的混凝土缝隙当成"豆腐渣"的证据,政府一旦不支持他们的诉求,就很容易成为他们转移矛盾的对象,被质疑政府不作为、被开发商收买”。李荣强表示。
广东中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玉忠表示,一些发生纠纷的房屋质量安全问题不大,但政府帮开发商说话,是“合法不合情”,容易引火烧身;想帮消费者说话,却缺少执法依据,属于“合情不合法”。争议背后的关键,则是凸显相关法规和监管建设的缺位,导致“无法可依”。
专家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在房屋质量管理上一直以工程结构安全为主,房屋验收条款也集中在安全上,在装修质量方面,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实际监管,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尽快出台房屋装修行业标准。专家介绍,虽然建设部在2002年出台过《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但只是一份关于精装修房屋的引导性文件,并没有强制推广执行的标准,导致消费者维权缺少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