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和王铁老师都参加了2010年艾特奖的评审工作,您感觉今年和去年相比,艾特奖有哪些变化?
【史迪威】第一,参赛作品的数量增加了很多,作品的多样性和设计深度也都比去年更上一层。尤其今年的评审方式和去年有很大差别。因为去年我们进行的是大赛的终评,我们几位国内外的评委聚在一起,大家针对提名作品一起进行评审,各抒己见,给出自己的评审意见。 但是今年作品非常丰富,艾特奖组委会采用线上评审的方式,我觉得既是创新也非常有意义。这对于艾特奖未来走出深圳,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非常有必要。未来组委会可以将这一评审机制做得更完善,更有参考价值,让我们未来的评审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记者】您之前应该也做过很多大赛的评审,线上评审是否是第一次?
【史迪威】是的。在台湾也有一些设计大赛找我做评委,但有时候因为地域性的关系,很不方便,主办方就会让我们把参赛作品直接下载到电脑里,评审完再把结果返回给他们。但像我们艾特奖是线上限时的评审,这算是第一次。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种线上评审的方式?
【史迪威】如果未来这种线上评审能够变得很成熟的话,我觉得艾特奖未来就可以网罗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到评审的过程,因为网络评审,它不受地域性的限制,评委们可以不用透过飞机,几经转折,在统一的时间里限制在某个地方。同时,在时间上也能够更立即最有效的更新评审内容和结果,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趋势。
【记者】在去年进行终评时,知道您比较注重参赛作品的创意,那么今年您评审的标准有没有发生改变?
【史迪威】今年很多参赛作品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地域性,是设计师在特殊的文化和地理背景下呈现给我们的设计结果,我们评委各方面因素都要综合考虑。因为我们现在进入的评审阶段是中评,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把一些不符合资格的先淘汰掉,保留一些比较具有作品完整性和特殊性的参赛作品,还要再从中挑选更具设计实力的提名作品,这项评审工作很庞大也很重要。去年我很重视创意的部分,因为我希望获奖的设计作品能够有一种独特性,毕竟在国际设计的潮流里,有些东西是要我们中国独有的。这不是一种直接的抄袭和借鉴,而是透过设计师的积淀,思考和感悟,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结果。好的奖项比如电影界的奥斯卡奖,音乐界的金钟奖等等,它都是引导一种方向性,或者鼓励一些新的人才出来。而我们的艾特奖也应该担负起挖掘设计专业的最本质即原创性,以及设计师背后为之付出的努力的特殊使命。
【记者】请您谈谈您对今年参赛作品的整体印象?
【史迪威】从整体的参赛作品中可以看出,里面融合了很多年轻设计师的创意和很多设计手法很成熟的设计作品。我们发现年轻的设计师并不一定就代表他的设计做不好,可能他相对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他能掌握到的面不是那么全面,但是他能从设计的内容,深入的程度,以及设计的表达上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他同样也会创造出一个很好的作品。这跟大型设计事务所和小型个人工作室所做出来的设计是一样的道理,虽然他们是不同级别的较量,但是各有优势,我们评委需要做的就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比如针对大型的设计事务所,我们会以更严格和严谨的要求去评判,针对个人或年轻设计师给予某种程度的关照,这是我所期望的。毕竟中国未来设计的发展,很可能是两级化,一是非常具有规模,大型的设计公司,能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团队意识很强,在面对工装酒店等大型项目时,能做出一个很完整的结果;二是小型或个人的设计工作室,他不局限于公司规模,就可以完成一些设计项目,并且非常有创意。我觉得未来艾特奖在团队和个人参赛上,可以有所标准化,这样即可以表彰精诚合作的团队配合,也可以鼓励个人的天赋和创意发挥。
【记者】我知道史老师您虽然是台湾人,但是在上海有一家自己的设计公司,您主要是做哪一类型的设计项目?
【史迪威】过去在台湾,我和史南桥先生有一个事务所,有一百多人,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大型,我们在样板房、会所和酒店项目上比较擅长。后来我自己出来,因为我本身是学建筑学,所以我现在很多项目是从建筑设计开始,一直完成到室内。比如一些政府大楼、小型的咖啡厅、商业的购物中心等,都是建筑和室内结合起来一起做的项目。我觉得那种挑战性更高,而且对我来讲,这反而是一个更好的方向。因为好的作品是从外到内的整合,在建筑设计很合理、完善的情况下,室内反而不需要太多的所谓“美容化妆”的工作就可以表现出一种很好的空间氛围。
【记者】提到建筑和室内结合,我发现此次瑞士、意大利等国外的参赛设计作品,他们就非常注重建筑的设计,对于这种类型的参赛作品,您如何看待?
【史迪威】我们国内因为受限于建筑和室内的分离,建筑师做完之后,未必能做到百分百理想,所以就变成室内要浓妆艳抹,才能表现出一个很好的效果,而且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建筑的外观也许和室内完全不能融合。在整个设计的发展历程里,我们看到世界很多地方,常常是建筑师做完了外观以后,他也开始做室内。这次参赛的国外设计作品,他们的室内其实非常简单,用中国话说是:清汤挂面,但是为什么他只有几张室内的照片,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评价?因为他们的观念性非常强,设计的手法常常决定他们设计的成果,他们重视在创作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做设计,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以建筑的空间性和雕塑性来完成的结果,他们以小的住宅建筑带到室内,考虑的是整体性。我觉得国外很多建筑师同样做室内设计,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台湾很多很好的建筑师,他们就常常先从室内设计做起,再慢慢回过头来做建筑。这样他在建筑设计的考虑和与室内的安排,能够照顾的更周全,在深度和内涵上也能做的更好。
【记者】那么说明您是很鼓励这种设计方式?
【史迪威】今天我们的中国,有很多很好的室内设计师,如果他们同时也有建筑的背景,我建议他们应该慢慢尝试,把他原来只是在室内的领域,扩大到建筑领域。因为国内的建筑分工也很完整,一个好的设计师,完全可以把你的室内延伸到室外,再跟建筑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结合,让他们在安全性,结构性和设备这些专业的资源上把关。设计师掌握的是美感、社会潮流以及脉动,同时这样也能够让设计师与建筑设计院等其他专业打成一片,加大彼此的交流和探讨,打破结构工程师的本位主义,跳脱出来思考问题,这样一种方向我觉得未尝不可。而且艾特奖它的全称是国际空间设计大奖,它不是单纯鼓励室内设计师,而是鼓励一个全面的设计师。
【记者】在此次评审过程中,您是否有发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或问题,能否给参赛设计师一些建议?
【史迪威】因为现在艾特奖采用的是线上评审,所以参赛作品的第一页就变得很重要,我觉得参赛设计师在这一方面,完全可以做一些刻意的安排。怎么去把首页强化,让评委一打开你的作品,就能立马感受到你设计的独特和创意的重点。毕竟面对这么多的参赛作品,评委不可能从第一张看到最后一张,作品的前几页可能就决定了你的参赛作品能否进入下一轮的评选。第二是作品照片的品质,很多参赛作品的照片太暗,透过荧幕,我们甚至不能看清整个作品的全貌,影响它的完整呈现。另外,参赛作品如果能够把平面和作品做一个很好的搭配,可能更能提升整体作品的合理性和可观性,因为我们专业的老师还是会稍微留意你的平面,跟你的作品能不能契合。
【记者】现在艾特奖进入到的是提名奖阶段,12月14日,将由郑曙阳教授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对此次挑选出的提名作品,进行终评,您有什么样的祝福送给参赛设计师?
【史迪威】我觉得最终的艾特奖是经过这么多轮的筛选,并且在这么多的作品里面评选出来,无论是从设计师的专业,还是他为之付出的努力,绝对都是一种很好的肯定。如果哪位设计师能够有机会得到这样的荣誉,应该要了解下自己为什么能够得到?可能是你设计的独特,也可能是你呈现给我们很专业的结果,或者是你独具个人风格的表现。我希望最终评选出来的艾特奖,具有鼓舞和引导的作用,能够把中国设计的潮流引向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