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的评审中,您对参加本次艾特奖的作品有什么印象?对哪些作品印象比较深刻?
【黄小石】参赛作品来自全国各地,也有国外设计师的作品,从整体水平来讲,国外作品会出色一些,但国内设计师的水平也提高了很多。目前的问题是,国内设计师对空间的处理还停留在“加法”的阶段,总想让空间多点装饰品,多点线条,或者其他的元素,而国外设计师的作品比较简洁,这种差别很明显。
印象比较深刻的参赛作品是瑞士设计师的游艇住宅设计和山坡别墅设计,这两个作品有简约、现代的共性,但可以看出简洁中有变化和回旋,不是简单地将线条堆积,整个作品很吸引眼球,能够看出设计师的用心和创新。
在评审过程中,各位评委心中都有一个公共的把握尺度,即是好的作品一定要让它浮出水面。所有参赛作品经过各位评委的评审后,将大家觉得不错,得票数多的作品拿出来共同讨论,这样才更能突出作品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对所有参赛作品负责的体现。
【记者】那么在您看来,设计师对空间处理过程中,哪方面比较重要?
【黄小石】首先是设计的整体感,作品的基调要一致,并不是空间里元素多,内容丰富就好;第二,创意的运用,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包括灯光的运用以及细节的处理来表现创新。空间的设计,一个是功能性,室内设计基本上是对生活的设计,要满足各种生活需求,另一个是美学功能,设计师要考虑如何将各种美学的东西放进一个空间。
国内很多作品雷同性比较高,比较流行西洋的新古典风,其实这种设计并没有反应出我们的时代因素和特点,哪怕要运用古典元素,也需要设计师去改良和提炼,让这些元素合乎时代精神。古代房子线条和构造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回到古代,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求设计师整合古代元素再应用,否则不合适当代,也违反了时代的潮流。
【记者】中国的建筑装饰行业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国家历时数百年的历程。这中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在您看来,中西方设计业目前最大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小石】中国的设计概念是从日本引进,而日本从西方国家引进。对现代设计影响很大的德国的包豪斯运动(1919—1934年),并未让中国受到影响,中国没有经过现代主义设计的洗礼。当时的中国处于战乱时期,无法感受到西方设计的思潮,但这股思潮对美国、日本的影响很深远,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大师;西方设计师对每个时期的各种风格和元素都能够不断地更新和延伸,融合了各个时代的特色,而我们在运用这些元素时,缺少了转化和整合,没有结合时代特点来诠释设计手法,也缺少了提炼,文化很难得到延伸,所以这都是我们应该“补课”和学习的。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还没很好地把握好时代精神。我记得三年前到景德镇参加建镇一千年的活动,我有一个感触:中国离现代的距离还很远。因为我发现那里还在生产一些比人还高的瓷花瓶。瓷土是很珍贵的资源,这种浪费的做法有点违反时代精神了。我们现在都讲究环保,短小轻薄,这明显不符合时代背景,这样的商品既不适宜摆放在家里,搬运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城市化是现代化的象征,西方用一百年就完成了城市化建设,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但我们到今年,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才平衡。我们比西方晚了很多年,所以我们更需要加快步伐去改进。
【记者】设计结合现代精神,跟随者时代背景很重要,能否具体和我们谈谈现代精神在设计项目中的运用?
【黄小石】其实道理很简单,古代很多经典的物品已经不符合现在的生活节奏了。古代人经常使用银器,是因为他们有很多仆人伺候着,去擦拭,去保养。而现在快节奏的生活让这种文化不适用,我们的设计需要配合时代需要,满足快节奏的生活。我给设计的定义是:“设”,就是设定目标;“计”,就是计划完成。可以通过设计让人们在这匆忙的节奏中享受到慢生活,这就是设计的目的,也是现代精神的体现。
【记者】中国不管是在设计业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很快,您觉得中国设计最大的优势在哪?
【黄小石】我们有好的市场背景 ,意味着有很多的机会,这是最大的优势。但是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很多设计师条件不是很成熟,不能做出很好的项目,不好的项目会对城市造成视觉污染。我一直觉得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是对人最好的美学教育。在美的环境下成长的人会时刻注意穿着、造型、色彩搭配的美。“一个美的地方就会有美的故事发生”这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环境能塑造人,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人们。比如西方的设计师们,生活在巴黎,罗马等城市,那些城市的建筑就像博物馆,艺术馆,在这种熏陶下成长的设计师,他们对美学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设计出来的作品也更能符合美学标准。
现在很多设计师都出国游学,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同时也增加设计师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设计师们有好学历,但是他们的生活体验不足,对美学的认识也不够,出去学习和交流对整体设计师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的设计师要学会“洋为中用”,结合本国本地区的特色来吸收国外设计的精髓。我之前参加过一个评审活动,举办方把参数选手分为六个区域,最后让六个区的第一名来PK,六个区的作品风格只有一个表现得比较现代,其他五个作品都是地中海元素,比赛结束后,我笑称“中国快要被地中海淹没了”。其实每个地方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
当时包豪斯运动也有不好的一面,让国际上的现代风格都千篇一律。其实建筑或者住宅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自古就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北欧屋顶是尖的,因为那边大半年的时间都在下雪,尖屋顶的设计能排积雪和积水。任何建筑物都和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仅仅是将国外的建筑外观或者风格直接往国内搬,不考虑实际情况,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样反而不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
【记者】随着视野的愈加开阔,中国设计师的民族自信心也大大增强,民族文化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您在设计中如何去体现本土文化?
【黄小石】首先,要有足够的民族自信心,二战结束后,住宅、生活方式都接近西化,很多我们自己传统的东西都丢掉了,其实正确的对待方式是用我们的标准重新去检验生活,并整合到我们自己的作品中来,而我们自己好的东西不能丢掉。
我常常说,设计总归要找到一条回家的路,家,才是每个人最认同,最温馨的地方,不管在外发生了什么事情,回家就能放下压力,感受家的温暖,那么设计就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要让客户切实地感受到家的温馨,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更是精神和内心层面的,既是家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记者】您是《当代设计》杂志出版人,那么对于收录到杂志中的作品,您最注重哪方面的特质?
【黄小石】第一,取名《当代设计》,强调设计要有时代精神,也是想要我们活在当下,设计作品一定要将现代精神状态反映出来,第二,强调设计的整体性,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也可以是工业设计,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包含着设计师的理念和智慧,设计的表现手法,以及材料的使用,施工的实施等等,只有各个部分都达到了好的效果,整体的效果才好。现在整个社会对设计的理解也越来越理智,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了。
《当代杂志》早期是以台湾设计师为主,现在杂志的内容比较丰富了,国内外的都有。对于国外作品的筛选,倾向于对中国设计有兴趣和研究的设计师的作品,或者是设计作品有东方元素的体现,能够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作品。
【记者】作为台湾著名设计师,设计项目众多,您自己的项目作品更注重哪些方面的体现?您认为台湾设计与大陆有何不同?
【黄小石】我希望做的是实验性的设计,“大家最理想的居住模式是什么样的?”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有个作品取名为“新儒家”,把儒字拆开,就是一个人加上需,也就是被需要的意思,有新儒家1号,新儒家2号,新儒家3号等等。还有一个作品是“青花巴洛克”系列,青花瓷是中国元素,英文刚好是china,刚好和中国的英文是一样的,用青花代表中国,而巴洛克是浪漫主义的一种代表,很奢华,线条很柔美,两者放在一起代表着“中西合璧”。另外我还比较喜欢简居风格的东西,也有简居系列的推出。
至于台湾设计师和内地设计师的区别,我觉得本质上不会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们的设计的表现手法还是有不同的;港台设计师和内地设计师有“三差”的区别:首先是时间“差”,设计行业在港台比内地发展更早,积累的经验会更丰富;其次是环境“差”,港台地区和国际接轨机会更多,地理环境更有优势,可以到国外去求学,视野也就更加广,生活历练更丰富;第三,是教学“差”,港台和内地的教学模式不同,港台的教学方式会灵活多变点,也更加有利于设计师设计水平的提高。我相信这种差距会慢慢地缩短,很快就能达到一个平衡。
【记者】您认为,当下的中国设计业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活动来促进交流和发展?中国的设计师还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从而真正地走向国际?
【黄小石】每年举办的各种奖项很多,我认为这不失为发掘设计师的好办法,可以发现设计黑马,我个人认为设计师这个职业是应该被明星化的职业,可以通过比赛突显出优秀的设计师,当然这个比赛必须要公平、公正、客观、正规地表现设计师的作品。
【记者】那您觉得中国设计师要从哪些方面来改进自身素质?
【黄小石】首先,要充实生活的体验,设计和生活息息相关,设计,从消极方面来讲,是要通过设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积极方面来讲,通过设计来解决人的梦想和理想;现代设计不仅仅只是重视形式,关键是内涵,所以设计师要增加生活历练,这样才能不断地成熟,表现手法更加娴熟。其次,设计师要锻炼沟通能力,也就是论述能力,不但要会画图,还能将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述给客户,让客户认可。设计师能够加强这两方面的能力就能设计出有灵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