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非常感谢, 王河老师接受我们记者的采访。首先,了解一下,您从毕业到当老师的一些经历。
王河:其实我的经历很简单,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读美术装修规划的专业,当时一毕业就做到了设计,做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在广州的一个金融大厦。
记者:广州的金融大厦,是在广州很有名的大厦。
王河:是啊,面积也挺大,得有20万平米。
记者:这么大的项目做了多长时间?
王河:因为当时这个项目比较大,当时我跟我的同学比较勤快一些,就在工地一直呆了三年。
记者:金融大厦有什么特别的设计让你现在都是记忆犹新的呢?
王河:当时外立面的窗户都没有设计好,到最后把窗户设计成是古老钱币的造型,就是一个方的然后又不同的点,那里面大的小的都有,还有外币。
记者:因为是金融大厦所以与钱币联系在一起。
王河:恩,后来用的是布币,结果呢?做出来后用现在的材料做出古代的那种布币的感觉,做成一个窗户的外罩,整个感觉起来就觉得很现在。
记者:那是几年前的一个设计?
王河:20年前。
记者:20年前的设计,那在您现在看来,有什么感觉。
王河:感觉还是挺宏伟的。
记者:做了金融大厦之后,对您的设计之路有什么影响?
王河:做了金融大厦之后,当时就拿了个一等奖,完了之后就是二等奖。后来我就去广州学习,因为我当时是美术学院出来的嘛,在建筑设计院里面工作没有学过建筑。当时的老院他说培养三种人,一种人是学建筑学的。一种人就是随后学建筑学的。一种人像我这样的,美术学院的,也学建筑学。而且我有了这么个机遇,然后到化工学院学了这个设计,一般的研究生三年,结果给我弄了个五年。
记者:一学就学了5年,为什么呢?
王河:因为学校分两个学科,因为美术学院处,它拿的是文学,金融学出来拿的是工学。因为它可以统称。那这样你就不行了,那么文科好的呢?工科不一定好,工科好的,有时候文科工作就没有那么厉害了,所以我就逼着两个学科都要学。那么本来读艺术类的人,就必须擅长一些逻辑思维、条条块块的,到最后,我被逼着整个要转型。
记者:“文、理双科并重的教育”对您现在的设计有什么影响?
王河:帮助很大。严谨很多除了设计以外,还会想到如何贯彻到底,有些事我还没做呢?能不能实施得了,要是实施不了那就坏了,我们就不是,概念好了以后我们要把他实施,而且要用最省最经济的手段。
记者:目前,中国就技术方面还有些欠缺,很多专业设计理念上很难得到满足。受材料、受工艺效果的约束。那您现在通过之前的教育,您的设计理念一般都可以满足吗?
王河: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会比较注意材料的综合运用,有现在的材料,有传统的材料,有比较时髦的材料、有比较新颖的材料都可以考虑用到我的作品里面。我会让我的作品感染力强、影响力大,比如说:金龙大厦,他当时外墙用的两种材料,一个是瓷砖,一个是马赛克还不是我们说的那个马赛克,他早上的阳光、中午的阳光和晚上的阳光照在上面会有不同的颜色。
记者:那是什么年代的设计?
王河:当时是89年代中期嘛!有很多很好的材料。
记者: 是中国生产的嘛?
王河: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很贵。
记者:在设计选材上,您会刻意选一些特别好的国外材料吗?
王河:也不是说特别好。比如说我后来做的一些项目,我就很乐意用本地的材料,比如说我做宾馆会用一些本地的材料;而且本地的材料让他充分体现闽南的特点性。
记者:申屠倩,在王河工作室展位现场采访
记者:这类的材料,再设计当中是按照设计师的需要定做,还是在本地寻找?
王河:是按照我的要求去定做。
记者:在您设计的这些作品里面,挺有些中国韵味的,您个人比较看重中国本土的设计理念吗?
王河:这个也说到奥运会,奥运会办完了以后,给世界的印象跟人们看到的一个崭新的中国,但是从简单的这接近30年,抄袭、甚至到cope。那么到现在的这30年,我们的建设让世界焕然一新。30年过去了,我们是不是还在重复,之后又去模仿,甚至又cope过来,还是动动脑筋想一想。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这个也是近几年来项目的不同。
记者:就是外国品种有时候会感染到中国的一些?
王河:对,所以这个就是亚运的配套项目,也是我们30个医院,全国招标,我们中标的一个项目,这个是澳门的项目,广州的设计师走出国门,到了澳洲去做项目。
记者:您做这么多的项目里面,您在广州国际设计周论坛上演讲的禅意,在哪个项目里面有具体体现呢?
王河:比较倡导的就是帽峰山,帽峰山资源环境真的太好了,总跟业主说,要怎么环保啊,他不理解。到最后与业主接洽的时候不说环保,说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念,他就很容易接受了。通过这个意念,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少破坏一些耕地,少砍树,然后顺着自然,一个山沟,一个山窝窝,在山窝窝里面盖了一个酒店。
记者:所谓的禅意,您可以详细的说一下嘛?
王河:它是一个文化思维,定位问题,我们做项目的时候,说到刚才那个案例,当时业主还请了一支欧陆古典的建筑,要大兴土木,把树全都砍掉,但是建筑物会非常得有气势、雄伟。而我们在山涧里边,在一个大自然环境里面,不显山不露水,不与山争辉,他是山的一个组成体,融合在大自然里面,所以建筑能做到这一点。
记者:特别儒雅的、自然的一种感觉。
王河:对,所以回过来我们想要开发的很多地方都是大兴土木的,03年搞建设,把河沟、把小沟填了,成了一大片、一万平方平米的土地,能盖一大栋楼,把那个一万平米土地整个铺成水泥地。暴雨一来,马路上水就淹,所以他们说不好,暴雨一来,就淹。
记者:有些设计,在之前是没有做好规划。但是,有些条件特别严苛的地方,如果你不移动,就很难和外界有沟通的地方,您会怎么处理?
王河:比如说,好多民族住在山窝窝里,没办法给他解困境,就把他移到平原的地方来住,这是一种整个政策的调整,这跟我们生态建设是两个概念。
记者:希望,王教授的禅意能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业主还有设计师所接受。再次感谢王教授接受我们记者的采访,谢谢!
王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