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装杯”导师张明杰:如何从学生转变为设计师?
来源:中装新网 时间:2022-04-01 10:47:49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第八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特别支持、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程战略合作,面向全国在校环境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公益性大赛。大赛先后有近1000所高校,逾六万名学生参赛,大批获奖者得到了实习及就业机会,为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校学生设计赛事。
“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举办之初,即以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为宗旨,八年来,“中装杯”带领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一线设计师、大赛导师走进高校,和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分享行业态势、企业用人需求、从业及设计经验,指导应届生参与大型项目,为学生从学设计到做设计提供全面指导。
2022年3月25日下午,从学设计到做设计——“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参赛指导及设计交流首站线上直播活动成功举办。协会及行业领导、高校师生、企业代表、设计师、媒体等2.3万人线上与会,共同感受设计之知行合一,从理论到实践的精彩历程。
活动中,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明杰发表在线演讲。
演讲现场视频实录
演讲全文——
感谢今天给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平台,跟大家跟广大的学子就分享一下我关于对于设计师职业发展的一些一些想法和一些经历。
今天我要讲的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我想说一下结合自己的一些从业经验,说一下从学生到一个成熟的设计师的一些体会,发展的体会。
第二个就是我会分享一下我近期我们这边做的一些近三年要做的一些项目,给大家汇报一下。
从学生转变为设计师?
要过四关!
第一个,从学校毕业到专业的设计师,通过我将近18年的设计生涯,我总结,其实要过四个阶段,就是要过四关。
第一关,从业1-3年,技术关。
从学生到设计师身份的转变,要面临最新的装修材料工艺,设备设施,法律法范,这三大方面分类繁多,要打牢基本功。
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学校一毕业,其实学的都是理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一些修养和专业的课程。当然我们从职业应用的角度,其实可能同学还欠缺很多,包括我们用的一些材料,工艺工法,这些在学校里面可能就会比较薄弱一些。
因为我们特别是装饰行业材料会比较的繁多,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能,除了美感以外,除了美学以外,特别是在我们现在国家十四五时期更加强调健康宜居以及环保,包括低碳,包括双碳材料的环保性,材料的健康性,还有它的安全性,比如说消防等等性能,其实都是很重要的专业的一些知识。
所以我们在材料构造方面,工法方面,以及我们在法律规范方面,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原来可能在学校都是天马行空,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但是工作的时候这个项目就是落地的,我们需要消防上疏散上都合规的,包括节能配件方面都合规的,所以就还需要解决法律法规方面的一些一些基本功的打牢;以及设备设施方面,包括灯光照明、采暖通风、温度湿度,还有一些包括声学等更细微的一些因素,其实都需要考虑。
所以我总结一下材料工艺、设备设施,还有法律法规,这三项其实就是我们要过的技术关,就是我们通过其实三年应该是比较短的时间,一般来讲我们要做到比较扎实的技术能力,需要3~5年的时间能全面的掌握各种类型的识别,空间设计的这些技术,结合我们原来的一些艺术的能力,综合在一块,其实才成为了一个职业设计师的最基础的能力,而且是最基础的能力。
因为我们并不完全是纯艺术家。纯艺术家可以不管人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自由创作,但是设计师需要营造一个真实的落地的、真实人居的一个环境空间和行为,要提供这样的一个场所,所以从技术到艺术,具备这样的一个能力,才具备一个设计师实战的能力。
我是比较幸运,因为我第一个项目跟着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先生在做。
我第一个项目就是崔恺院士参与一个重大的项目——拉萨火车站项目,青藏铁路通车以后的在西藏第一个火车站,拉萨站的站房,站房有4万多平米,是一个相对大型的项目,包括进站出站后以及候车区,还有各种独立的VIP房房间。
我刚一毕业就遇到这么一个重点的项目,而且又是一个非常具有政治性意义的项目,也同时非常是又是崔恺院士开始的一个建筑设计,所以这个压力还是比较大。
当然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复杂的完整的项目,才会让我对于如何从技术层面,做好一个称职的设计师,我才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大家我觉得一工作一定要对最好能有一个机会能接触大型复杂项目,这样我们对于设计的技术会有更全面的更系统的了解和结果。
这就是我觉得前3年或者前5年的第一关叫技术功底,也叫技术本底观,对于一个设计师。
第二关,从业3-6年,社会关/工作关。
想做事,先做人。这个阶段,要培养自己对工作的敬畏心,培养对甲方的责任心,对同事的责任心,也是很重要的。
我第一次独立负责过一个项目,就是我们北京首发集团大厦的项目。从这个项目上,我确实跟一些老前辈学习到了这个叫怎么去对待职业,怎么去对待团队,怎么去对待业主。
因为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有一次,跟甲方,也就是北京市交通委的领导做汇报,但是我们项目组的小伙伴迟到了。
当然我是准时到的现场,给领导们汇报,但是因为我们汇报的时候需要结合效果图,结合材料样板,整体给领导汇报,但我另外两个同事,因为这个堵车,可能也是还是昨天也是加班睡得比较晚,他们起得晚,所以迟到了很久,迟到了近半个小时,所以对于我的汇报效果影响很大,我手里没有材料,就是只有对着领导“干讲”。
所以在前半个小时,也就是强撑住这个场面,在给领导在一边汇报,同时一边在圆这个场,当然我内心可能也很纠结,也埋怨那两个迟到的同事,我也觉得如果作为一个设计师,不能迟到。
但作为一个设计负责人,也要承担一些担当的责任,比如说在突发情况下,你如何去应对这些困难,如果去包容的同事,如何去体谅你的同事,怎么要担当起来,而不能说出了问题就甩锅。
所以通过这个项目,我觉得要学习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一个团队的领导人,怎么做一个负责人,就需要有担当,不甩锅。
第三关,从业6-10年,诱惑关。
这个阶段,会有一些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机会,如何去取舍?
有一个10万小时定律,同时就是如果你没有经过对一个专业,一个行业有10万小时以上的打磨和钻研,其实你很难成为这个领域有竞争力的人。
所以如果我们10年专注的在做一件事情,一个行业或者一个职业认真的去做,我觉得10年以后应该都是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了,或者是专家级的了,但是其实就是在工作6年到10年之间,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分叉和诱惑出来。
比如说创业的诱惑,自己当老板,或者是被一些更高薪的别的行业挖走了,或者是觉得别的挣钱机会,或者是不做设计了,或者是去当甲方了等等,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
这个时候其实人的变化很大,因为我在工作在6~10年的阶段,我也收到过很多猎头的邀请,比如说让我去着名的房地产公司工作,当所长或者当副院长,年薪都是现在的我当时的4倍甚至是5倍,是有很大的一些诱惑。当时我也是最需要钱的时间,因为30岁出头多一些,其实方方面面都需要金钱。
其实也会有一些思想上的波动,但是我最后还是觉得最喜欢设计,还是觉得做设计是最就能体现我个人价值,所以没有去为了一个特别高的高薪,去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最终还是希望能在一个职业上长线发展,好饭不怕晚,要对自己延迟满足,这可能也是能在40岁以后能有比较大的收获。
第四关,从业10年以后,行业关。
可能会进入到一个瓶颈期,瓶颈期怎么去处理,或者是一个职业的疲倦期,怎么去化解?之后再走向更高的一个平台。
我们努力了工作了10年以后,其实我们这些设计师都很成熟了,有的甚至有独立的一些比较好的作品或者比较好的一些声望的时候,他就会进入到一种认知上的瓶颈期。
因为其实容易学的就是我们很容易能学的东西,在10年左右就都学到了,比如说规范法规、材料、工艺、技术、措施,这些都是很明显的,对就是摆在面前的,我们就可以触手可及就可以学到,包括做人做事,其实我们都会相对成熟,到了10年左右,当然就越是在这样,越是这样,越是在一个相对到了一个平台,有了一定职位,有了一定认识,也有了很多项目的积累,业绩的积累,我们就发现在往上我们要再走一个境界和台阶,其实就是很困难,就是你要突围的地方在哪,未来我们的选择,更精进一步的选择在哪?
是走向设计经营的一个赛道,还是去做设计管理,还是去做创作大师,还是去做总攻型的这样的技术大拿等等,这个时候又到了一个岔路口,应该怎么去提升?这属于二次选择,所以人们说大学毕业的时候是人生的第一个“20岁”,就是四十岁以后,因为我就说就是人生第二个“20岁”,也是面临着一些真正的考验的到来,一些选择,一些职业更加细微方向的的选择,放弃一些考验。
所以这个也是在我工作10年到15年左右的时候,因为觉得好像自己也差不多,也是当了一个校领导能带领团队,也获了很多奖,也有一些作品完了,设计里面该懂的也都懂了,觉得自己还不错,但有时候比较迷茫,就未来该如何去精进,所以这个时候就一直在找找对标的榜样。
还是问自己的内心,就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去做设计的经营,设计的管理,设计的运营,是创作,还是技术?就这五个方面。
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讲,最后还是锁定在创作和技术的侧重上,可能觉得自己这方面的核心能力会更强一些,所以决定走接下来40岁以后还是决定走创作和技术的这条线。
我目前往后的所有工作的重点都围绕着这些,包括我每年有一些写作的计划,出书的计划,特别是我在2020年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之前做的观演剧院比较多,我也是出了一本观演空间的专著。
到了这个阶段,我是认为我应该创作的纵深方向在加强,所以我就要出书,我就要参与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跟业内的更好的一些设计师进行学术的交流。
所以我现在的工作重点原来是围绕着设计,现在也是围绕着更好的、更地标性的设计,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打造设计平台,围绕着我们创意的独特性,就是我们在市场上的一个独特性,要强化打造这个品牌,就是要通过设计的角度,去带动这个行业原创能力的发展,包括创新的发展。
因为到了这个阶段,你必须要对其实不是一个团队的问题,不是一个项目的问题,也不是某些大奖的问题,其实你要对这个行业有所想法。
甚至包括你自己的一些做法,要对行业的发展,看看能不能有一定的处理。我觉得可能到了这个阶段要突破瓶颈,要想更加清醒的需要提升我们的维度,提升我们的格局境界,去思考你的本行业。
瓶颈期的这一关,就是怎么如何突破瓶颈期,如何克服倦怠期,如何提升思维的维度、广度和格局来打破,每个人自己的发展的自古其实跟环境没有太大关系,完全是自己的思维思想的认知,所以就到了第四个阶段,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认识。
所以我就总结一下这四个方面,是我认为的一个逐渐成熟,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的一路走来的一些体会。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分享
我随后我把我们团队近期做的一些项目,简单给你给大家分享一下。题目是《复杂的真实性与真实的复杂性》,何为真实性,何为复杂情况?
我们这么多年做的都是大型的公共建筑,我们对于大型文化类的公共建筑会有一个设计手法、设计流程的体会。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我们国内最早基本上是叫以建筑装饰的这样的一种概念为主导,当然进入到我们现在这个情况,它也就是设计容纳的内容会更为丰富复杂,这里面无论是生理的需求,就是我们日常的这些温度、湿度、热度,包括照明等等,还有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个空间里,你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一种心情的愉悦的东西,或者是文化上的归属感。
所以我们在做这样大型空间的时候,我们首先第一步会判断空间属性,这是一个功能性空间,还是一个精神性空间,是一个流通性空间。
同时判断建筑结构本身的逻辑性,因为现在我们是杜绝这种没有意义的装饰的,特别是在我们现在的一个设计环境下面,就装饰,因为我们现在就讲究一种低碳。
因为大量的装饰,没有意义的装饰,其实是增加了碳的排放量,从可持续性发展或者绿色角度来讲,我们现在都是需要简洁、简约的这个层面,所以我们对于建筑本体的结构的表达,在大型公共空间里面是很重要的。
之后还有我们的室内设计专业独立性很强的一些手段,比如说照明,比如说声学,比如说艺术品陈设等等的一些营造,来营造更为丰富的人性化、空间艺术化、空间复杂性。
所以目前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先考虑问题会非常庞杂,所有的这些大空间的真实的结构表达,还有这种我们细微的这种空间情境的营造,就在任何一个项目里都需要找到所有这些不同项目的不同的平衡点,跟细微的这些差别。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要判断一个空间的属性,我们的设计的所有的语言手法措施都是围绕着它真实的属性,交通空间、酒店空间或者是办公空间,它的手法就会不同,还有我们从建筑内外整体语言的贯通,以及我们大型空间,为了去摒弃那些浪费的没有意义的装饰,我们对于结构的真实表达。
还有就对于目前我们室内空间怎么样能尽可能地多多引入自然环境,比如、阳光、空气一些这样的,让室内跟室外尽量的完全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这些都是对于大型空间很重要的一些因素,以及我们在建筑的容器里面,容纳复杂的认知,社交人文的一些消费的场景,包括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的沉浸式的这种商业的空间。
还有我们在原来的装饰性的这种概念的基础之上,我们没有更加明晰的分别结构和装饰的这种关系?
第一个项目,我们这个是在四川做的一个项目,成都安仁博物馆,这是个音乐厅,这个项目在我们是跟冬奥会场馆的李兴钢大师跟他合作的一个项目。建筑是李兴钢大师做的,我们做的室内设计,项目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就是它的坡屋顶,坡屋顶的一个建筑体量之后,里面都是拱形的混凝土的这些承重的墙,要形成一个原理化的空间,这个是我们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草图。
您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方案也是从原来的中间就装饰性比较强,语言比较复杂,逐渐就还原成建筑空间,就语言越来越简单,纯粹就体现出建筑的原本的美,这是我们最终的效果,体现出建筑原本形态的几何和结构的美。
但是我们把照明还有舞台机械以及舞台灯光照明,都隐藏在所有的结构里面。
第二个项目是我们在北京的一个天桥艺术中心的项目,这个是我在2013年投标中标的项目,在2015年就交付使用,这也是一个专门的剧院,专门的音乐厅,音乐剧的剧院,这是它的北边的音乐。建筑整体上还是延续了老北京民居的尺度,就比较亲切,也会有一些中式的语言。
第三个项目是我们跟融创一个合作的项目,这个是东方影都秀场,秀场是专门这种演出形态是专门从美国引进的,引进的它是专门为一个独立的舞台剧而定制的剧场。我们里面用到了很多海洋的元素,包括仿真仿生的海洋生物的元素,都是曲线的,很优美的一个空间。
最后一个项目也是我们跟清华大师合作的一个项目,这个也是今年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项目。崇礼的太子城高铁,同时高铁通廊也作为冬奥会颁奖的一个临时的备用厅。我们处理这个项目的群体是一个冰雪小镇,室外都是商业的冰雪小镇步行街,我们做了这块,下面这个地方就是它的一个结构本身特别漂亮,一个采光天窗,雪花状的天窗,阳光就这么洒下来,这就是前厅的一个基础效果。
而当我们的方案就是要体现建筑结构本身的美,保留尽可能的保留建筑原本的空间力度,清水混凝土的墙面,天空自然就这样下来,这空间里面就跟外部的自然环境是完全的一个紧密的渗透。
好,我今天的分享汇报就到这里,希望我们“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给我们中国发掘更多的行业新秀和设计新秀,也希望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学校取得优异的设计成绩。
相关文章
- 中孚泰丨长春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项目规划展览馆布展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作品|Simple Art美术馆
- 简美之境 山语银城150平方米住宅设计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作品|泰国铝石窟文创场
- 殿堂级之作天桥艺术中心如何打磨?
-
王耀:满足客户的客户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装饰设计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作为设计院的领导,如何引导职场新人快速适应岗位
- 张展翼: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 刘亚滨:青春一路狂飙
- 设计师高媛:没有完美的设计,都有不同的遗憾
- 优秀指导老师专访 | 从选手到导师 周梦琪的“中装杯”之路
- 中装新网专访 | 蒋燕微:用热爱,谱写设计的每个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设计未来也许更多是经验和软件的结合
- 鴻樣设计郑惠心:创造多方共赢的互动空间
- 南通装饰设计院秦岭:成功的设计创意是实现得了的!
- 蒋缪奕:豪宅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
什么是设计师的成本与价值
近日,《你个设计师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大众对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个有
LINKS
中国室内设计与装饰网 | designboom设计邦 | 新华网 | 中国建筑新闻网 | 搜房家居网 |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 中装设计培训 | 凤凰家居 |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 中国网建设频道 | 筑龙建筑设计网 | 视觉同盟 | 湖南室内设计师协会 | 城视窗 | 中装协设计网 | 非常设计师网 | 新家优装 | 行走吧,媒体团! | 新疆室内设计联盟 | YANG设计集团 | 中式设计 | 大宅国际别墅装修设计 | 四合茗苑中式装修 | 设计王DesignWant & 住宅美学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