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与体验 ——伦敦Soho街区市集改造方案
来源:中装新网 时间:2017-12-15 10:10:27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我是这么爱着Stockpot。
我喜欢它简单的店面,
我喜欢那种食客们紧挨着坐着,膝盖碰膝盖,
然后还有新的食客要挤进来找到仅有的空座坐下的氛围。
我喜欢这里手写的菜单,尽管每天都基本一样。
我喜欢这里的食物,这里的价格,
也喜欢一边吃着食物,一边听着邻座,
可能是附近一家电影制作公司的前台,
在谈论着那些朋友间的八卦…”
开始这个伦敦soho区Berwick Street 街改造的项目之前,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告别,对于那些位于soho,曾经承载了很多记忆的小店的想念。人们想念soho那种融合了时尚与脏乱、眩目与卑暗的多元文化形态,想念在那样的一个场所中那种没有约束与分别的生活状态。但是,当我第一次面对Berwick Street 的现状时,我意识到,随着时代的进程,城市的改造,许多的场景不可避免地消失了,而与之相联系的情感与想念也只好成为记忆。
正如导演李安借“少年派的漂流”说出,人生就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最大的伤害就是没有一个时刻好好地道别… …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 bye .-----“life of Pi” Li An
作为一个设计师,可能我们没办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幸运地是,我们可以有机会借助作品,凝固这个告别的时刻。Soho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各种种族、文化、性别和年龄在这里共存,这种共存带给了这个街区独特的多元文化:这里是英国流行音乐的中心,又同时是边缘文化的聚集地,以Madame Jojo为代表的夜店将同性恋文化、喜剧表演、主流音乐以及俱乐部文化结合在一起;这里是英国最主要的独立电影、电视和后期制作的工业产业聚集地,同时又是时尚时装产业主要布料的供货商聚集地;这里有最高档的成衣定制工坊,又同时有遍布经济的街头食坊。而所有这里的人们,不管是soho的常住人员还是外来的游客,都将在Berwick Street Market 这个有着250年历史的街道市集聚集,交流寒暄。
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市井景象。然而,在近期的伦敦城市化改造进程中,soho因为及其优越的城市位置,大批的开发商和资金涌入,高档化、单一化的进程愈加明显,Soho这种多元化正在消失。这样的一个背景构成了这个Berwick Street Market 改造的语境,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向这个正在消失的soho告别呢?或者,更准确地讲,这个设计应该怎样在向前发展的同时,向这个场所,soho,它所蕴含的精神?
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我们不应该拒绝变化。新的时代总会有对应于所处的这个时代所特有的表达方式。但正如Carlo Scarpa对于历史的看法:历史不是终点,而是未来向后发展的起点。Soho可以向前发展,外在的形式可以改变,但这里孕育了400多年的灵魂应该还在,那种“多元的共存”应该还在。这是我所理解的soho,也是这Berwick. Street.Market改造的基石,场所精神。
Berwick Street 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范本,一个soho多元共存的缩影:从最东头Waker’s Court Street 开始,性文化小店、夜店、书店、布料店、咖啡店、餐厅、高级成衣店、音乐唱片店一直到电影后期制作公司,这么多业态共存着,围合了中间这个街区市场,BerwickStreet Market 尽管随着soho的改造,租金飞涨,这些小店在逐渐消失,这个市场也在逐渐衰落,但构筑或者是维系住这个场景,这个最能反映出soho日常的场景,应该就是这个改造项目的目的。而我认为,这种“多元的共存”就是核心:只要这种多元的形态在,这个市场就会在。
如果把一个场景看做是一个舞台的布景,那么其最终体现的是在这个布景中表演的人,但人又确实是借助这个布景来传递出情感。在构想这个改造的市场(Berwick Street Market)的时候,人是怎么在这个市场中活动,在活动中有什么样的体验?这是我考虑的最关键因素。怎么样让人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中感受到soho的存在:“多元的共存”的存在?怎么用建筑语言来唤起,或者是激发起人的这种体验?这是我所选择切入的角度。
最终,我选择植入一个在形态上类似漂浮的“桥”来将整个空间激活,让人们对于这个市集的空间体验从仅仅路面的二维进入到空间的三维,通过强化人们在这个空间“逛”的行为模式,进而增强人们“相遇”的可能性;同时这个“桥”就像一条“线”,引导着人们穿行于不同的功能场景,穿行于室内和室外空间,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体验到多元的空间体验,这些多元模式的体验最终被汇集到这条“线”上三个放大的空间,模糊掉原有街区室内和室外的概念,将整个街区构筑成一个舞台,一个能反映soho日常的生活舞台,一个能体现“共存”的场所精神。
The Missing Link
以“消失的联系the Missing Link” 为主题,意喻了项目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soho的多元文化正在消失;同时也带出了项目的主题:重回这种联系。设计最终总体上呈现出一个宏大的叙事性场景:未来,Berwick Street Market 因为这个“线”的介入都得到了激活,商贩在售卖着传统的水果,顾客可以同时和二楼的朋友打招呼、聊天;同时摊贩的头顶上一个时装秀正在进行,模特走入街两旁的传统布料店的二层,再进入到室内的工作坊空间,最终可以走三楼出来;对面新建的城市酒店的屋顶被改造成一个露天的舞台,现场音乐表演在进行,“桥”瞬间转变成临时的观众区;一个融合了艺术工作坊与临时展览的空间被安置在“线”所串起来的多功能的临时“空间盒子”,功能的叠加模糊了各种多元被分隔的边界;街边的书店和市场的摊位因为一个“线上”的in-between的空间被联系起来,行走在室内和室外的时空中的人们,仿佛从soho“干净的白天”走入“邪恶的黑夜”。正如导演希区柯克在电影“惊魂记Psycho”中对人性的两面的拷问,soho最让人玩味的“共存”:时尚与猥琐、眩目与卑暗、高档与大众、主流与边缘,转化为一种可以意会但很难言传的感觉,让人们在场景的转换中去体验。
当德国的哲学家本雅明提到空间时间的氛围(aura)时,他论述了氛围本身的丰富与复杂性:
“When someone walks down a street she produces the street and is,simultaneously, produced by the street…--Walter Benjamin
但通过这个项目,我对这段话更准确的理解是:场景的核心是情感,而情感因为场景而被体验。
本文经作者授权
本如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介绍】
▲深圳市洪涛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易沙
易沙 资深设计师,现任深圳市洪涛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深耕在室内设计行业十余年,先后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IAID最具影响力中青年设计师、深圳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后不断学习深造,在2015年-2017年完成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室内设计MA INTERIOR 学位。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宁波东钱湖CORDIS(朗豪)度假酒店(在建)、深圳五洲宾馆B楼改造工程、深圳麒麟苑酒店、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宁波大剧院。
惊! 喜! 在 !最 !后——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 易沙
将出任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管理国际总裁班 导师
课程方向:《室内设计与经典工程管理》
易沙导师作品案例赏析:“停留的艺术” | 宁波文化广场朗豪酒店
易沙导师大师论坛主题演讲: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
课程咨询:
马老师:18811085233
高老师:15611055456
或加好友咨询艺高小秘书:
相关文章
- 中孚泰丨长春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项目规划展览馆布展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作品|Simple Art美术馆
- 简美之境 山语银城150平方米住宅设计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作品|泰国铝石窟文创场
- 殿堂级之作天桥艺术中心如何打磨?
-
王耀:满足客户的客户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装饰设计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作为设计院的领导,如何引导职场新人快速适应岗位
- 张展翼: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 刘亚滨:青春一路狂飙
- 设计师高媛:没有完美的设计,都有不同的遗憾
- 优秀指导老师专访 | 从选手到导师 周梦琪的“中装杯”之路
- 中装新网专访 | 蒋燕微:用热爱,谱写设计的每个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设计未来也许更多是经验和软件的结合
- 鴻樣设计郑惠心:创造多方共赢的互动空间
- 南通装饰设计院秦岭:成功的设计创意是实现得了的!
- 蒋缪奕:豪宅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
什么是设计师的成本与价值
近日,《你个设计师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大众对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个有
LINKS
中国室内设计与装饰网 | designboom设计邦 | 新华网 | 中国建筑新闻网 | 搜房家居网 |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 中装设计培训 | 凤凰家居 |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 中国网建设频道 | 筑龙建筑设计网 | 视觉同盟 | 湖南室内设计师协会 | 城视窗 | 中装协设计网 | 非常设计师网 | 新家优装 | 行走吧,媒体团! | 新疆室内设计联盟 | YANG设计集团 | 中式设计 | 大宅国际别墅装修设计 | 四合茗苑中式装修 | 设计王DesignWant & 住宅美学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