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2018年年底前制定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由司法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这意味着影响10多万亿资金规模PPP项目的条例将在今年年底出台。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PPP行业中的法律问题是难点,通过PPP条例规范发展PPP模式,对不规范的行为纠偏,明确导向,有助于稳定市场各方预期,有效防控风险,有助于进一步有效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助力PPP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在“中财PPP大讲堂”上表示,从短期来讲,PPP政策调整比较大,不仅仅是PPP政策,投资、融资涉及到的也比较多,都对PPP行业发展有影响。
“政策密集出台,地方政府包括投资人、金融机构要消化政策,这也是对PPP再认识的过程。”吴亚平表示,“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消化政策之后,或者政策稳定之后,有理由相信PPP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专家薛起堂认为,PPP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法律问题。因为PPP国内没有统一立法,很多地方政府对于PPP政策理解不当,所以有些项目暂停了。
薛起堂说:“具体到PPP里面有若干个问题,比如采购,到底适用于政府采购法还是招投标法?这是分歧之一。还有政府与企业的合同,到底是民事合同还是行政合同,涉及到纠纷的时候,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
“条例出台之后,或会对这些问题有所规范。”薛起堂认为。
财政部PPP库专家、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在实践中,PPP项目有三个难点:
一是法律关系主体比较多,管理比较难,涉及到政府、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方、运营管理方。
项目有投资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但是项目最难的不是投资、建设,而是运营。所以,地方政府往往在签订协议时特别强调运营,能够盈利。这是第二难。
第三,项目周期比较长,回报比较难。所以,造成市场对PPP有畏难情绪。”
“要真正解决PPP问题,不仅仅是顶层设计,在法律层面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条例。如果从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政府条例,自上而下形成法律条例,界定好权利、义务的界限,使PPP在运营过程当中规避各方面风险,PPP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薛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