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总共负债余额达到4万个亿,86个钢铁企业的负债总额就超过了3.3万亿,煤炭同样如此,有很多钢铁集团、煤炭集团动辄贷款数百亿,上千亿,乃至数千亿,怎么去还本息,这是一个巨大问题。如果我们这个状况持续下去,有一个压力测试,如果全国银行不良率达到7.62%,则全部资本金都会被坏账吃掉,全国银行体系“技术上”破产。
当然,在座各位说,我们的银行都是中央政府的银行,都是地方政府的银行,不会破产,所以我们可以躺在这个结论上睡大觉。中国的银行确实不会出现破产,但这不等于中国不会出现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有各种各样表现形式,最终都将让国家付出代价,只是付出代价的方式和形式有所不同。
银行要补充资本金,财政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最终金融危机的重担,只有全国人民来共担!所以从短期来看,我们今天面临的下行压力,我们前面讲的四个判断,正是因为我们前面的七八年时间,我们的宏观政策,或者我们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增长方式上面,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的后果,我们必须要反思这一点。
有人会说,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成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不起,我要告诉各位,我们应该仔细反思一下,GDP到底代表什么?GDP能代表我们的真实财富么?我们更要深刻的反思,我们GDP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我想我们的含金量,客观讲,不是很高。今年夏季,一场洪水,让我们看清很多事。
所以我们不能沉醉于GDP世界第二带来的沾沾自喜,甚至洋洋自得。正是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让我们没有反思过去这么多年,是不是有些政策确实是错的。我们今天正在为这些错误的政策付出沉重的代价。
现在,高杠杆和高负债让很多的企业,已经没有能力进行再投资。根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差不多40%的新增信贷被完全用于偿还利息。(今天在场有很多银行的专家,各位可以对我的这些数据提供批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新增信贷如此庞大,但是为什么我们上半年GDP增速只有6.7%,而且在持续下降,因为这些新增信贷的40%没有流入到真实投资,而是拿去还本付息。
毫不讳言,现在很多的企业,特别钢铁、煤炭、制造行业的国有大企业,就是靠银行贷款来维持生计。如果银行一旦抽贷,这些企业很可能马上就要濒临破产。各位都知道,很多地方省政府、市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银行不能随便抽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而且我们看到,中国由于高负债高杠杆,让社会财富和利润,绝大部分都集中到了几大银行手上。2800多家上市公司,总共利润也不到2.5万亿,十几家银行就拿到了全部利润的60%。
最近美国一家知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了报告,结论是中国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利润(与企业利润不同,但能更高地反映资本利用效率)的80%,被银行和金融机构拿走了。全国企业才拿到20%,可见我们的资本利用效率是多低下。
中央政治局从2013年就开始,就反复强调,要提升有效投资、降低无效投资,消除浪费投资,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