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六成商品房“拼装”建造
塔吊挥了一下“胳膊”,一块3吨多重的外墙送到了7层。两位师傅扶着外墙,拧动墙里的螺丝,30分钟后成功拼装到大楼上。在顺义,天竺万科中心大楼的外墙挂板和楼梯都是提前在工厂里做好的,到现场只需要“拼装”一下。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做法已经在本市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现实。记者昨天从市住建委获悉,本市将逐步提高住房产业化水平,目前新建保障房已经实现100%产业化方式建造,而在今年,初步计划将有6成的新建普通商品房实现装配式建造。
施工节约80%水资源
“要是传统工艺,砌这么大一块墙得两三天,现在只用30分钟。”天竺万科中心楼下,施工负责人刘国权正扶着一块刚从工厂运来的外墙,墙里就包含着保温层。这栋大楼的外墙就是这样一块块拼装出来,最后涂层混凝土保护漆就成了。
这种像搭积木一样地盖房子有个学名,叫“住宅产业化”,就是先将建筑的主要构件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好,再运到施工现场拼装组合完成,实现设计标准化、构件(部件)生产工业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上的信息化。
可就是这种搭积木式地建造房子,却能获得一大笔“收益”。在北京住总集团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仅仅在施工状态中,住宅产业化就可以节约建材20%,节水80%,节能70%。“而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更重要的是,住宅产业化更能节约50%的时间。”
节能减排也只是其中一方面。这位负责人介绍,由于产业化建造方式会降低湿作业的比例,减少环境污染。如果在新开工面积中50%实施产业化的建造方式,就能使工地扬尘降低25%。此外,产业化人工直接费用比传统现浇结构节省33%,考虑到灌浆人工费和构件安装的人工费增加等因素,综合人工费减少28%。
与此同时,住宅产业化让建造误差从厘米级别降低到了毫米级别,减少了施工工序,对于老百姓来说,住宅品质也会更高了;施工过程中,工地周边的环境也改善了。
保障房将全装修成品交房
在住宅产业化这条路上,北京的保障房已经走在了前面。“本市的保障房已经实现了产业化100%全覆盖。”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本市此前在新建保障性住房中已经强制推进产业化方式建造,而在今年也将全面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
不仅仅是保障房,北京的住宅项目正在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从土地出让的源头开始,就已经提出了实施产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要求超过1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60%应实施住宅产业化,5万到1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40%要实施住宅产业化。
2010年,本市已经率先发布实施住宅产业化的激励政策,目前已经对9个实施产业化的普通商品房项目给予了面积奖励,累计奖励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不过,这项奖励政策在去年年底截止。“本市对于住宅产业化项目的奖励政策将继续有效。”在昨天的北京市住宅产业化现场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说。
新建商品房也开始“拼装”
截至2015年年底,本市已经纳入实施产业化计划项目240个,累计达到1800万平方米,其中应用夹心保温复合外墙板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212.71万平方米,采用装配式装修的421.56万平方米,轻钢体系低层住宅建成51.77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