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池(化名)卖掉了自己位于昌平区的房屋后,于2015年6月通过中介公司签订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经纪成交版),约定杨池购买卖方名下位于通州区的一间三居室,当天杨池支付定金2万元。同日,三方签订居间服务合同。
两个月后,杨池的购房资质审查通过,但是网签手续却没有继续进行,多次沟通后,出卖方告诉杨池,房子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想卖了。
一天之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出台通州购房限购令,限购令成为杨池继续买房的一道坎儿。
房价却像坐了火箭一样上涨,卖了房又无法买房的杨池如坐针毡。经历了先行卖房、买房资质审核、无法网签、限购升级、房价上涨……在杨池家里,房子是一个不能提及的痛处。
为孩子上学打算通州置业
杨池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打开某中介公司的APP,关注一下房价的变化。
不断上涨的房价,让他感觉到揪心。“我算是从有房的房奴,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北漂。”
杨池在昌平附近有一套小三居,购买于2009年,几十万元的贷款,让他并未感觉到太多的压力。“生活也还挺滋润的,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大约一年前,杨池动了换房的念头,从这个念头开始到实施,杨池从未想到过会让自己从有房族回到了2009年前的租房状态。“不是房子不够住,而是两岁多孩子要上幼儿园,需要换一个房子。”
杨池在昌平的房子,小区中没有幼儿园,最近的幼儿园也要走上几公里的距离。“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我们两口子都上班,孩子的接送是个大问题。”
换房的念头一点点在杨池的心中越发强烈。杨池通过手机APP在寻找房子,“打算换到通州,靠近东六环的一个小区,房子新户型也不错,还有配套的幼儿园,更理想的是还有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不仅仅是硬件方面匹配,看中的房子距离岳父母家也十分近。“住得很近,相互能有个照应,孩子的上下学接送,老人也能帮上忙了,这也是我们换到通州的最主要原因。”
去年5月,杨池卖掉了昌平的房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看房中。每到周末,他和爱人就会来到通州看房,“新房二手房都看了,最后还是觉着新房都是期房,二手房需要等待的时间短。”
不到一个月之后,杨池签下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
签订合同当天,杨池交了2万元定金,并交了部分中介服务费。
拿到购房资质卖方却说不卖了
几天之后,房屋出卖方通过中介告诉杨池,2万元定金较低,希望能够加到30万元。“我当时觉着也有点少,但是手里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就协商后又给了8万元定金,一共给了10万元,也都签了补充协议。”
在杨池看来,换房的计划只剩下按部就班地走程序。他有时会对着APP中所购房屋的照片,与爱人商量哪些地方需要改,还需要添置哪些家具。“我却未想到,这刚刚是我噩梦的开始。”
卖出房屋后,杨池需要等待腾出买房的资质。
2015年7月,杨池完成了昌平区房产的买卖流程。
8月5日,杨池通过了买房资格的申请,“因为没有北京户口,需要纳税社保满五年的证明,拿到了资质就可以在北京任何区县购买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