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7年,朋友圈中弥漫着两种情绪:一是部分央企员工纷纷晒企业业绩,为2016年实现了怎样的跨越式发展、2017年定下了怎样的目标兴奋不已;二是部分业内人士“引经据典”,从2016年建筑业发展状况断言2017年行业将进入新的“寒冬”,悲观情绪满屏。
这两种情绪哪一种更贴近现实?2017年,建筑业会不会进入新的“寒冬”?行业新的发展形势如何?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有没有发展机会?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将决定企业在2017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发展航向。
2017年是建筑业的“寒冬”吗?
先看几组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93567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6.7%经济总体增速。从历年数据来看,经历了2015年的低谷,建筑业产值总体增速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从历年数据来看,自2010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下滑趋势明显,这对于依赖政府扶持的众多企业来说并不是好事情,未来必须改变发展思路,逐步走向市场。
2016年,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0%,虽较2015年有所回升,但效果有限。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几万家中小型建筑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业主要是房屋建筑施工,在“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主导下,行业进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导致行业低层次竞争加剧,房屋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这也是不少小企业疾呼行业正逐步步入“寒冬”的原因。
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589.2亿元人民币(折合1594.2亿美元,同比增长3.5%),新签合同额16207.9亿元人民币(折合24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2%)。2016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65家中国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依然蝉联各国榜首。上榜中国企业总体营业额为94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5%。必须明确的是,这是在全球经济总体下滑、国际工程市场萎靡、半数承包商国际业务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军团”取得的成绩。
可以看到,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2016年,中国建筑业“走出去”效果明显。据悉,2016年1~10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共6877份,新签合同额达84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这说明,在“寒冬”中,不少企业通过走出去,依然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已达(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8878亿元,比2015年增长17.4%。从历年数据来看,2014年、2015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都实现了15%以上的上涨,这标志着基础设施领域开始逐步取代房屋施工,成为建筑业新的增长点。
因此,从数据来看,建筑业传统房屋建筑市场萎缩较为明显,但另一方面,以PPP项目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外市场持续发力,成为建筑业新的发展热点。由此可以看出,2017年,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业的企业必将进一步跌入“寒冬”,而在转型中抓住新机遇的企业将取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