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建筑地产 > 正文
楼市大热背后:地王动辄溢价翻番 地方政府玩“饥饿营销”
来源:新浪综合  作者:霍木桐  时间:2016-12-02 08:50:34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M2增速长期大幅高于GDP增速和CPI涨幅之和,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总要有个去处好挣钱吧?股市去年刚发灾,债市容量有限,房地产市场成为不二之选。

  角色

  回头来看,本轮楼市为什么被推得这么热?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相关的各种角色:政府、房企、非房企、个人。

  无论是对中央还是地方政府而言,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意义不容小觑。房地产业作为产业链较长的行业,对投资与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就说到,“三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还是不错的,商品房销售量增速继续保持高位。今年以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他提到,这个贡献率约8%。从他的话语中,“不错”“支撑作用”等字眼,似乎体现了一种认同房地产销售大增、为拉动经济做贡献的小确幸。

  但同样,他也提到,“目前房地产市场高烧开始褪去,房价开始趋稳”。岛妹有点迷惑,按这种说法,之前的房地产过热是高烧,但这种高烧对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支撑作用,如今高烧褪去,似乎又有些依依不舍?恐怕,这些言辞中流露出的不够坚决的态度,也容易使部分地方政府心怀幻想,走走过场。

  说到地方政府,在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情况下,土地财政成为重要依赖,为了卖地尤其是卖出高价地,恐怕其原本就有助推楼市的动力。

  房企自不必提,非房企为何也加入炒房行列?原因很简单,有利可图。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M2增速长期大幅高于GDP增速和CPI涨幅之和,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总要有个去处好挣钱吧?股市去年刚发灾,债市容量有限,房地产市场成为不二之选。有研究人士指出,新三板上市公司中有几十家企业主要业务是炒房,不少新三板上市公司融来的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更不用说,某上市公司卖学区房就能保住壳资源之类的,我们也许当成笑话,但人家正经挣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在各方力量的推动裹挟之下,老百姓心如浮萍,一边着急地凑着首付,一边越涨越买,越买越涨。如今,政策加码,看来是要生生地把热钱挤出楼市。挤出去以后应该去哪儿呢?政府当然是希望其进入实体经济。然而这困难也是不小,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赚钱也慢,赚惯了快钱的资金哪里受得了这份寂寞?

  这不,楼市刚降温,炒房资金就忙着搬家到股市,最近股市已经开始升温,有机构还打出股市成为最大“蓄水池”的口号。另一边,大蒜今年涨幅更是达到了69%,猪肉价格蠢蠢欲动。炒完楼市炒股市,炒完股市炒超市。这样的怪圈该怎么跳出来?看来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关键词: 上海 商业贷款 房价 GDP 投资 房地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胜军]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