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刘先生近期就被“上”了一课,了解到了“首付不够借钱凑”的门道。刘先生名下有一套房,想着再买一套,可苦于手头的现金有限,难以付诸实施。“您好,您有贷款需求么?”接二连三的推销电话,引发了他的好奇心,经介绍才知道,抵押贷也可以拿来买房,银行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将名下房产作为抵押物,申请二次抵押,名义为“经营贷”,但并非必须用于经营,只要申请贷款时用途上不写购房,批贷后拿来再投资买房也无人过问。
也有银行支招,可以将房屋作为抵押物申请“消费贷”,一个人最高可贷款100万元。若想贷得更多,夫妻两人还可以分开单独申请,一人100万元,夫妻两人就是200万元。
“200万元可以买到400万元的房,只要半年内房屋能增值50万元,这就是笔赚钱的生意。”在这则美丽的设想中,唯一的前提是房价能大涨。
刚开学“代购”广告就来了
“尊敬的业主,现在正是学区房交易量上涨的时机,大量的客户涌入想购买本地区周边的学区房。客户不考虑居住环境,也不在乎楼层和朝向,只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所以,如果您手里有空置或不需要的学区房,并且有出售的打算,请联系我。”
隔三差五,在小区单元的门口,业主丁女士就能看到这么一则“学区房代购”的广告,写着小区的房子最新又卖到了什么价格,“感觉上一拨的购买热潮刚过,学校刚开学,各种代购房源的广告就又来了。”
真的如中介张贴的广告中所言,有一大堆持币等待、只求房源不在乎房型的买房人?好奇的丁女士拨通了经纪人的电话。“您所在的这片小区,一直是房源难出啊。”一上来,经纪人既没有提到他口中的“客户”到底是哪些,也没有提到想预约看房,只是反复向丁女士表示,她的房子只要愿意挂出,就肯定不愁卖。
“挂牌价?从两周前成交的房子看,均价在9万元/平方米,我觉得您可以挂高点,最近价格一直在涨。”在经纪人的建议中,丁女士的这套带有学区指标的小户型,挂牌单价可以标到10万元/平方米到10.5万元/平方米之间。“您不用担心,价格略高点,您还可以有个和买房人谈价的空间。”
无独有偶,类似的 “求购房源”小广告,在不少二手房小区都能看见。不同的中介机构借着“求购”的名义,获取更多的房源。因为,有了房源,就意味着成交的可能性。而为了获得业主的好感,他们所建议的挂牌价格常常会略高于真实的市场成交价。
在近期的成交热中,经纪人成为最坚定的“看涨派”。一方面,他们会对看房人说,再不买房又要涨了;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对卖房人说,近期楼市走势好,现在卖房是难得一见的好机会。
“本来,我还有点犹豫,听经纪人一说房子难买,那一点儿的犹豫都不见了。”刚刚买了房的乔先生说,在一遍又一遍“房价一定会涨”的重复劝说中,他自己似乎也成了坚定的“看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