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二线楼市比北京涨得还凶
郑州还不是二线城市中涨得最凶的,虽然北京、上海是楼市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但在调控的密集关照下,并没有脱缰般暴涨,反倒是厦门、苏州、合肥、郑州这样的二线城市,在陆续放开限购后,今年内连续刷新着地王的纪录,房价也以“大跃进”的方式赶了上来。
北京房展组委会秘书长郑向东就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在将要举办的北京秋季房展会上,有大量的外地城市项目,与往年抄底价格揽客不同,今年在秋季房展上,这些项目的打折力度明显弱于今年早些时候的春季房展。在与这些项目交流中发现,大型房企在当地抢地王的举动,如同热传导一样,让整个市场亢奋,二手房、新房齐齐涨价。以郑州为例,8月份融创和金茂两大房企均已超过3.6万元的价格成为郑东新区新地王,直接将房价预期提升至6万元以上。
数据显示,7月份,在51个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前十位的城市几乎被二线城市包揽,深圳以2%的涨幅成为唯一上榜的一线城市。
通过梳理国家统计局3月-7月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发现,今年3月至今,厦门、合肥已连续五个月交替领涨70城房价。厦门、合肥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在4.6%-5.8%间浮动,且包揽了涨幅排行的前两位。
谈及二线城市房价连续领涨的原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由于一线城市地价高、房价高,导致部分投资、投机资金开始撤出一线城市转向二线城市,知名房企也加大在二线城市的投入力度,使得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超越一线城市。
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仍然严格执行限购调控政策以外,目前火爆的厦门、武汉、南京、苏州、合肥5个二线城市也相继戴上“紧箍咒”,陆续出台了不同程度的限购或限贷举措。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同样是房价涨幅比较快的城市还有杭州、天津、福州、郑州等,也可能跟进出台“收紧”的调控政策。
房抵贷等金融产品成为帮凶
对于一、二线城市的火爆,宽松的信贷被业内认为是最直接的推手。消费贷、房抵贷、首付贷等产品的推出,为购房提供了各种杠杆。
其中,房抵贷已悄然成为楼市投资者的偏好。所谓房抵贷,即二次抵押贷款,贷款用途为消费或经营,包括买车、装修、教育、医疗、旅游等用途,不能用于买房。但是,由于银行与中介等在受托支付上发明 多种规避之道,银行难以对贷款去向进行监管。因此,房抵贷的真实资金用途,也包括去买房,二次抵押贷款的火热恐扩散房市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包括农行、建行、民生、中信华夏、平安等多家银行均推出了“房抵贷”产品。现在,即使名下仍有贷款未结清的房屋,只要还款一年以上,就可以申请二次抵押。
换句话说,只要名下有房子,不管贷款有没有结清,我都可以进行抵押贷款,接着来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