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安徽省审计厅厅长戴克柱的年度述职时刻到了。钱如何花的?活有没有干好?他为2015年度安徽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作了总结陈词。
保障房,是戴克柱汇报中的关键词之一,这在各省审计厅厅长们的报告中也都占据着大篇幅。每年7月下旬,是这群厅长们集中亮相的重要节点。
时代周报记者从国家审计署了解到,在连续3年跟踪审计的基础上,2015年11月-2016年3月,国家审计署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5年的保障房系列工程进行摸排、审计。
单从开工建设量和基本建成量数字看,2015年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任务已超额完成。今年两会传递出来的数据,过去5年,保障房建设了高达 4013万套。
但是,不少保障房政策在具体执行时已动作变形,乱象丛生。
国家审计署和各省的审计报告里的一组组数据让人揪心—住不起房的人对保障房望眼欲穿,却有19万套保障房被空置浪费;骗房、骗补盛行,5.89万户不符合条件的城镇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房3.77万套,补贴超过6000万元;通过各种途径找来的“安居钱”,却有478.6亿元躺在账上睡了一年大觉;地方上套取挪用安居专项资金,货币化安置数据不实,虚报抵顶任务量的案例比比皆是。
“总体来说,我们的安居工程还是在按计划和进度来完成,但中间有些地方打了折扣。”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甚为感慨,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障房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的法律、资金、质量、供求等系列机制问题应该通盘完善。
顾云昌称,现在国内还没有《住房法》,解决住房难题也要寻求法律层面机制保护,而不能单纯当作政策部署。他主张,保障房需求应由下而上申请,这一点与其他几位专家不谋而合。中央应该建设统一、公开的保障房申请制度,从申请到核实再到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此外,还需要一套严格的问责制度,要像抓腐败一样,常态化、长期化紧抓不懈。
19万套保障房唱“空城计”
时间指针拉回至2011年,我国保障房建设“井喷”时代来临。一幅前所未有的保障房政策画卷,在“十二五”规划中展开—2011-2015年,我国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全国保障房覆盖面要从当时的7%左右提升到20%。
这是一项需要被兑现的硬承诺,具体任务早已被逐年、逐层分解,并在每年两会前就将指标下达给各省、市,纳入年终考核之列。在过去的2015年,740万套保障房、580万套棚户区改造托起的中国安居梦,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民生工程的一大焦点。
最终答卷,在国家审计署和各省日前陆续披露的2015年保障房审计报告里,有肯定,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