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此,从长期看,需要建立一系列透明、稳定的制度,以促进楼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而从中短期看,调节楼市供应结构十分关键。
一方面,除了灵活应用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外,在产权制度上或可做更多设计。例如,部分单位曾经设置“期权房”,即员工先支付少量资金获得居住权,在某个单位供职一定时期后可获得完整产权或者有权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增付购房款,获得完整产权。尽管这种设计值得诟病的是“分房”与某个单位的特权挂钩,但思路并非不可借鉴。如果能够建立完善、透明、公平的考核、分配机制,这种初期共有产权的模式或可缓解青年员工的购房压力。
另一方面,应完善公租房体系,降低租房成本。目前,部分公租房准入门槛高,且区位较差、供应量又不足,最终成为“抢手却不实用”的鸡肋。因此,针对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可增加类似青年公寓的建设以改善这一局面。同时,针对“新市民”、刚毕业的大学生等群体收入水平低的现实,可以将长期服务于城市生产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行业(建筑业、家政和市政环保等)的“新市民”纳入公租房政策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