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建筑地产 > 正文
2016上半年房企销售额TOP20:万科居首 万达坠落
来源:观点地产新媒体    时间:2016-07-04 08:01:36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7月1日,观点指数长期跟踪房地产企业表现,捕捉到精准而全面的市场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发布“2016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20”。

  榜单点评:分化在加剧 前20强企业差距扩大

  纵观榜单,中海800亿之后房企销售金额出现断崖式下跌,排名第7-9位的华夏幸福、融创、华润置地等企业,半年销售规模都在500亿左右。

  1、是谁在坠落?

  不难发现,分化中的房地产行业,在销售前20强中也出现了“强者恒强”的分化趋势。占得先机的千亿房企群体,经过连续数年的经营之后,很轻易就将第八家之后的房企抛离越来越远。

  唯一的例外是万达商业,正如观点指数在“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20强”中所述,万达商业在2015年度销售增长就已乏力,销售继续回落早已在意料之中,此前该公司已将2016年销售目标调至2015年销售金额之下。

  这半年,万达商业或许已经将重新爆发的希望寄托在私有化回归A股上,但从3月30日宣布私有化起,万达商业就一直在质疑声中度过。最新消息显示,万达商业第六大股东荷兰养老基金公司(APG Groep NV)认为私有化报价过低。

  2、强弱仍有别

  第10位的排名与万达商业七家千亿企业的身份并不相符,也许王健林在大造文化旅游城并抽空和迪士尼叫板之余,也需要关注一下企业现金流的根基之所在。

  万达商业之后10家企业中,半年销售金额在400亿之上的仅有两家,300亿规模的企业有5家,200亿规模的是3家。

  怎么样可以更加生动地形容行业的分化趋势?5家八年300亿规模的企业销售之和,也没有超过万科1家的半年销售。此外,5家半年千亿规模房企的总销售额,比其他15家企业的总销售额更高。

  万科半年1800亿的销售,也是第20名企业鲁能销售额的6倍多。

  3、规模化之争

  通过半年的观察也可以发现,在各大城市争夺土地资源的房企中,也不乏这20家企业的身影。“规模化”虽然已经被认为是“落后”和应该“摒弃”的模式,但房地产行业实际上从来就没有脱离规模化发展的藩篱。

  5家半年千亿房企如果不通过大量拿地和并购扩张,怎么可能维持如此庞大的规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500亿、300亿级的房企,也正是这半年中拿地(并购)较为激进的企业群体,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开发,怎么才能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虽然房地产行业最著名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曾经有过关于“后规模化”的争论,但毫无疑问,在没有找到其他路径与模式之前,规模化仍然是各家房企必须落实的发展模式。

  4、商业正黄昏

  从20强榜单中可以发现,受累于商业和三四线库存的万达商业、绿地等企业,在榜单中的成绩每况愈下。

  强如千亿房企,仍然会因为策略选择与判断失误受到严重的影响,可以想象,其他未入榜企业如果受到相同的影响,对企业的发展会是沉重的打击。

  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恒隆地产陈启宗先生就已经警示内地房地产企业,前些年商业地产大热的时候开发建设了那么多商业物业,最后“除了养老鼠之外,想不出还有什么用”。

  作为中国商业地产领域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陈启宗先生的一再警示似乎没有起到多少效果,而今,商业正黄昏。

  5、下半年会怎样?

  2016下半年,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更加关键。

  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房地产去库存化形势开始发生改变,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不断收紧房地产政策,上半年一窝蜂涌入这些城市抢下大量地王的企业,后市会不会受到政策影响?

  当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开始调控,三四线高库存城市仍然是深水雷区,房企将从何处突围?更为关键的是,“去杠杆化”已经成为悬在行业上空的最锋利一把利剑,谁都不能忽视“去杠杆化”对于行业深刻影响。

  下半年,房地产行业的主题仍然是“改变”,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在一直不断调整的新经济节奏中,房地产企业需要抓住不断涌现与瞬间消失的各种机遇,以奠定未来长期的发展根基。

关键词: 上半年 房企 销售额 TOP20 万科 万达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装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 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