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5家房企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千亿销售,加上一家接近完成千亿的房企,与往年7家房企全年销售超千亿的表现似乎没有多少差别。
1、万科重组“案”
对于一直占据榜首的万科而言,虽然业绩表现没有回落,但这半年是万科管理团队非常“艰难”的日子。肇始于2015年底宝能举牌的“万宝之争”,经过半年的持续演变,剧情之曲折离奇,堪称行业首屈一指。
3月份深圳地铁重组方案出来之后,人们以为“万宝之争”即将尘埃落定,但很快万科大股东华润就发出了不同的声音。6月份,万科两大股东华润、宝能联合否决了万科与深圳地铁的重组方案,并提出了对董事会管理层的罢免议案。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在股东周年大会召开前一天,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发布了这样一条意味深长的博客。是宣战还是穷途末路?万科重组案下一步会如何?万科这一“事变”,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群体的影响又是什么?
观察这半年的房地产行业,万科重组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事件,最终结果如何必然会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则是万科下半年的销售业绩与团队表现,我们将继续跟踪和观察。
2、恒大的野望
紧随万科之后的是恒大,这是一家拥有着“大雄心”的民企。虽然资本市场和机构并不看好恒大,甚至有的说“看不懂”恒大,但恒大这半年销售依然突飞猛进,并购扩张与公开市场拿地齐头并进,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群体中实际上的“第二强”。
以恒大投资足球的风格来看,“要做就做到第一”,肯定是许家印最想做的事情,再加上万科受重组事件的影响,也许年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更多的意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地产在6月份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了将公司名称改为“中国恒大集团”特别议案,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众人皆知。正所谓,有句话这样说的: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3、“黑马”碧桂园
说碧桂园是“黑马”肯定很多人会感到奇怪,但碧桂园确实是“黑马”:从2015年七家千亿房企中“垫底”的位置,仅用半年时间就上升到了第三。
这种爆发式增长,碧桂园是有“前科”的,最初也是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一举进入千亿俱乐部,并一直数年在七家千亿企业中占据一席之位。
2016年,碧桂园凭借众人印象中“去库存艰难”的三四线城市大量项目去化,在6月第一周就公告宣布录得千亿销售金额,半年业绩距离去年全年1401亿也已不远,同比增长率则超过160%。
看起来,碧桂园这大半年虽然都在拼命地叫卖马来西亚的超级大盘森林城市,但国内的业务也没有耽误多少。基于这样的业绩表现,碧桂园在6月6日公布,2016年全年销售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碧桂园今年已为销售业绩定下递进的“奋斗目标”与“尖叫目标”,在1680亿元的保底任务完成之后,将冲刺“奋斗目标”和“尖叫目标”。至于“尖叫目标”是什么?也许不用到年底就会揭开谜底。
4、绿地“夜雨”
千亿企业中,万科或许也没有想到,原来全年销售曾经超过自己的绿地会跌落到第四,受困于商业与三四线高库存,绿地仍然在调整转型。
而且,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云峰事件让绿地不得不费力应对,再加上300亿规模定向增发要被腰斩,绿地这半年在资本市场上过得也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绿地的雄心仍然十分充足,但年度销售目标3000亿似乎还遥不可及,能否实现就要看下半年有哪些突破性的表现。
5、央企在行动
保利在5家千亿房企中显得比较“低调”,但其实不然,这半年从一线到二线各个热点城市的土地市场,都有保利活跃的身影。6月23日,保利宣布增发90亿元并引入泰康人寿为第二大股东,为其后续发展准备了充足的能量。
与保利比较相似的还有中海,千亿房企中也只有这两家有央企背景。虽然中海不像保利在土地市场上活跃异常,但与中信之间已流传大半年的重组在6月30日终于披露交易细节。
中海310亿元向中信泰富、中信公司和中信股份收购121个物业项目的大动作,可以预见,虽然上半年中海已经在千亿房企中落后一步,但后续发展能量可能更加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