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建筑地产 > 正文
建筑业遇营改增,如何堵塞项目成本的管理黑洞?
来源:建筑管理    时间:2016-03-03 09:34:29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 在国家强力推进税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建筑市场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形势下,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堵塞“跑、冒、滴、漏”等“黑洞”,是当前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的重点。

    在国家强力推进税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建筑市场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形势下,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堵塞“跑、冒、滴、漏”等“黑洞”,是当前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的重点。

    一、项目成本管理“黑洞”成因分析

    1、投标制造的“黑洞”。企业经营为追求业务量,项目承包人为取得经营承包业务,往往取向于较低的报价作为中标“利器”,对工程成本缺少严密的测算和分析,为日后工程施工承包埋下潜亏隐患。

    2、市场变化“黑洞”。在业务承揽过程中,缺少考量市场变化因素,特别是建筑市场的政策变化及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考虑较少,为日后施工承包增加了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3、业主变化的“黑洞”。在承揽业务以及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过程中,缺少考量业主方面 带来的风险因素;企业与承包经营者缺少对业主的综合实力,信誉以及资金考量,同时对业主经营风险的关注很少,一旦业主产生经营不善或经营风险转嫁,企业及工程施工承包者就会面临连带风险,并造成项目亏损。

    4、人才使用“黑洞”。为开拓经营渠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一些掌握一定社会资源、金融资源渠道的“人才”进行招安并给予承包经营,缺少对其进行实力考察、培训,施工承包缺少实时管控。一旦招安的“人才”是个空架子或施展套现、跑路、欺诈等功夫,等发现问题造成损失时,为时已晚。

    5、成本控制总目标缺失“黑洞”。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或者虽有,但却没有严格执行,而使项目成本处于失控状态。

    6、材料管理制度“黑洞”。在亏损的项目中,购买材料无计划、超定额购买、高价购买的现象比比皆是,其结果是材料的积压、超支;进出库数量、质量把关不严,使用浪费、丢失现象严重。

    7、分包工程“黑洞”。对劳务分包队伍,没有实行严格的定额发料制度,造成材料超支;对分包队伍施工的工程数量存在重复计价现象;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造成巨额亏损;让多个外部单位挂靠,仅象征性地收取一点管理费,最后挂靠单位一走了之,而所有的善后费用全部由被挂靠项目部承担,造成巨额损失。

    8、合同管理“黑洞”。没有合同管理意识,对购货、雇用人员、提供服务、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不理解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基本要素,导致合同管理混乱。

    9、工程质量“黑洞”。项目若存在质量问题,将导致返工,加大工程质量成本。

    10、设备利用率“黑洞”。对工程设备使用计划不周,盲目购置一次性摊销或租赁大量设备,往往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项目成本急剧增加。

    11、安全事故“黑洞”。同存在项目质量问题一样,项目安全事故一旦出现,直接或间接的善后支出,也会形成一个个成本“黑洞”。

    12、项目管理费“黑洞”。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失控。高档的办公用品随意买,飞机随意坐,高档旅馆随意住,擅自扩大业务招待费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关键词: 建筑业 营改增 项目成本 管理黑洞
分享到:
[责任编辑:张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装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 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