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李迅雷发表《M2目标上调:持续宽松的效果与后果》文章认为,央行近期降准意味着今年政府将把M2增速定在13%,这一增速不会引发债务链断裂的风险。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加杠杆,在泡沫的条件下创造泡沫,在债务的基础上增加债务。因此,当前大部分人都对于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大涨感到担忧,对三四线城市政府推出房地产的优惠政策感到恐惧,担心这会否是中国版的次贷。
意外降准或预示今年的M2增速目标推高至13%
再过几天,就要开两会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应该会出现三个可以量化的政策目标,GDP增速预期目标、M2增速预期目标和CPI控制目标。其中GDP增速目标估计会提出区间目标6.5%-7%,这似乎没有太多争议,CPI多年来的控制目标均为3%,一直未变,今年估计仍为3%。
原本我以为M2增速目标会定在12%,理由如下:第一,10年以后,M2增速目标均在逐年下调,至多不变。其实15年是从13-14年的13%,下调到12%,对应的GDP目标,也是从7.5%下调到7%。那么,在今年GDP目标略作微幅下调的情况下,M2目标维持不变也能体现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
第二,今年的改革目标中含有去杠杆、去产能的目标,故货币政策不应比去年更宽松。需要通过收紧货币来实现去杠杆、去产能的目标。
第三,在1月22日央行召集的流动性管理座谈会上,张晓慧行长助理提出,“补充流动性的工具选择,不轻易实施降准。”而央行也曾在4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指出15年的双降加剧了资金流出和汇率贬值压力。
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26日在上海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货币政策前段用得不少了,现在这个时点要更加强调财政政策的应用,强调结构性政策的应用。在中国,货币政策主要还是调节总需求。除总需求的政策继续做好以外,更加强调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更加强调供给侧需要做哪些事情。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我原本以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仍将把M2增速设为12%。但昨天意外降准,表明了国务院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态度坚决。或许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长期目标,而当下目标还是要解决债务链断裂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
截止2015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狭义货币(M1)余额40.1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M2的目标显然超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目标1.3%,而1月份的M2更是超过14%。可见,M2增速并没有因为外汇占款减少和不降准而下降,足见商业银行的货币扩张能力依然很强,也表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依然很大。
因此,把M2增速拉回到12%,恐怕会引发债务链断裂的风险。故选择13%作为目标,大致能体现稳健且适度灵活的政策导向。
降准的效果还是会显现
第一, 作为逆周期的政策,有助于阻止经济下行
今年1季度的GDP增速会比较低,除了自身下行趋势之外,去年1季度金融贡献30%增速,今年金融贡献会大幅下降,故高基数效应也导致经济降幅较大。我以为,今年的逆周期政策可以与09年的四万亿刺激政策有一比。因为如果M2增速目标上调为既成事实,则属于6年后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