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建筑“唱”出好声音
——记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章奎生
苏艳蕾
从弱冠少年到古稀老者,他投身事业,现已成就显赫;从弱冠学子到声学泰斗,他执着声学,赋予建筑“声”的艺术。这位投身建筑声学50余载的工程师,致力于让建筑“奏”出动听的旋律。回眸半个世纪,中国的建筑声学设计从无到有,再到备受关注,与国际水平相媲美,他的成长轨迹也正是中国建筑声学崛起的过程。
他就是我国著名建筑声学专家,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现代都市设计院声学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章奎生。
现代都市设计院声学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章奎生
初登声学舞台
大剧院、音乐厅、电影院、会议中心等场所往往以其外部结构及内部装饰的美观吸引大众的眼球,形状各异的建筑结构、富丽堂皇的内部装饰、凹凸不平的墙面……然而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为了达到不同的声音效果。
如何让建筑奏出美妙的旋律?这离不开建筑声学。
现在章奎生以及用其名字命名的研究所在业内名声鼎沸,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并领衔的声学设计研究所,自2000成立到现在已有13年的发展历程。国内200多个项目的声学设计都出自章奎生研究所。
但半个世纪前,建筑声学设计并不像现在这样在剧院类场所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962年夏天,26岁的章奎生走出了同济大学的校门,被分配到当时的华东建筑设计院工作。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文化无比贫瘠,精神产品无比匮乏,“大剧院”、“音乐厅”等在那时还是个陌生的词汇。
当时全国剧场工程建设很少,对声音效果也不讲究,毕业于建筑声学专业的章奎生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无奈之下,章奎生便“客串”起了建筑设计的工作。而这样的经历一直持续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带来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被冷落的建筑声学逐渐进入社会视野中心,章奎生终于有了施展的舞台。
上世纪80年代,章奎生独立承接徐家汇原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录音棚的改造,包括多声道录音室,控制室在内的设计任务和音质调试。这对于声学专业出身的章奎生不是难事,任务完成后,他撰写出了研究新建录音馆声学性能的论文。
30多年过去了,虽然后来他设计了更多更著名的作品,但他始终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的场景,因为这是他走上舞台的开始。自此建筑声学这个词汇也开始慢慢被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