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精英访谈 > 内容页

罗能钧:将新技术植入有灵魂的建筑

来源:中华建筑报 时间:2013-12-20 16:36:41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一个项目从规划到落地,业主在这其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业主项目管理的角度,如何实现大项目从细节到整体的实施?怎样把一个新的先进的技术植入进实际的建筑项目当中呢?在这里,作为“中国尊”项目的业主方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能钧对此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有了游戏规则才能玩得转

  一直以来,BIM技术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出台,没有标准怎么办?因此,罗能钧强调,在项目上,要制定一个游戏的规则,一定要让项目的所有参与方都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共同建模,共同传递模型,共享数据,规范流程。模型怎么移交?设计各阶段的模型怎么协同?都需要进行规范。对文件的命名,管件的延伸也都要做详细的规定。

  其实就目前而言,完全用三维技术做设计是不可能的。所以罗能钧就要求二维和三维模型的图纸差距不要太大,要同步。而且,罗能钧也是花了上千万的资金来支持项目团队来做这样的模型。

“中国尊”的项目实践

  思路统一了以后,接下来就是对BIM概念的理解。BIM就是信息的管理和模型的建立,为此,罗能钧认为业主的重心在于管理模型和管理信息上。在这个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清楚项目的管理模式,每一个参与方在这项新技术里面,应该有什么样的责任?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业主方、设计方、承包方是一个设计的联合体,在简单的三方体系中,植入中国项目管理的时候,因为建设管理法规的约束,就必须要进行设计管理的创新。

  设计阶段移交到施工阶段,会有一个模型的交替,施工总包接到这个模型以后,会分给土建和钢结构去做专业模型,再汇总到总模型里面分建出来,变成最后进入现场且指导现场的施工模型,这是其中的一个流程。整个的施工过程完成了以后,在与原来的设计模型进行比较,选择整理运维的数据基础。

  那么,在我国施工与设计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的当今,新技术究竟能给项目带来哪些好处?罗能钧谈到,我们过去做的是上海环球中心,设计院做完施工图后,是不能直接拿到现场施工的,要做二次设计,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的二次设计量非常大。因为我们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就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公司已经有了专家库,专家库里面各个专业的施工专家都有,通过专家库来解决可施工性的问题,这样将来施工总包深化设计量就会大大减少。实际很多深化设计可施工性的分析在设计阶段也就得到了根本的解决。有人做过统计,BIM技术出现以后对整个设计工作的生产进行了前移。设计年轻化,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有很多项目确实是在一开始招标的时候就提出了对BIM的要求,但没有对应的商业支持,导致最后走向了形式主义。因为要投入资源,“我们当时引进BIM的时候是这样考虑的,做了大量的调研后就有了一个评估,结果显示是有一些共性的。我们认为新技术的引进不仅仅要业主受益,更应该是共赢的,设计方使用这个技术提高了品质,也培养了设计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如果我们做一个评估,借助这个体量,看看完成这个设计需要多少工作量,引进新技术要增加多少工作量,买电脑和买软件要分开。还要将设计、采购、施工等参与方的这些功能都集成在一起。” 罗能钧如是说。

  将虚拟空间变得更加有价值

  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又该怎样推广BIM技术?好多人认为业主是主要的推动力,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从现在的建设方面来看,实实在在将设计、施工和运维整合在一起的就是业主。但是BIM诞生的背景是ITB,就是整体的移交。目前只有业主对项目做一个整体的控制,才能实现这个非常复杂的技术。特别是大型的项目,在设计的移交中就阻挡了BIM的应用,“我们要在管理流程上解决这个问题。”为此,现在“中国尊”的做法就是希望在设计阶段完成对设计模型的可施工性分析,并能有施工总包的专家参与进来。比如在机电总包进来以前,就已经完成了机电的可施工性分析。

  目前这个模型的数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动态变化过程?设计数据为了设计各专业的协调,设计模型是不是可以完全的用到施工模型?设计模型变成施工模型,哪个数据要做一些调整,哪些数据要补充,哪些数据要出去?这些都是罗能钧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罗能钧还希望这项技术对“中国尊”项目整个建设有一个质的提高。其实什么叫BIM?BIM技术就是在现场盖起楼以前,先在电脑上模拟盖一个楼,在这个虚拟的楼里面,把问题解决掉,现场的问题就会少很多。

  当然,现在这个阶段,价值体现已经非常充分,二维做一次,三维再复合一次模拟,许多问题就全部解决掉了。“但是这个问题是分类的,可以分成88类,有一些是模型的问题,有一些是技术应用的问题。这些我们都做了区分。”罗能钧说,“同时,我们还想从缺少标准的情况下自己来完成导则和标准,国外的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借鉴。从项目的实践到标准的制定再到互动的本身都是很有意义的,现在都是大家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另外是整体策划,从设计模型到施工,可施工性分析,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通过专家库的方式协助设计院解决可施工方面的问题,并做了一些弥补。现在的数据模型都是静态的,将来在运维的时候,做中后期投资的时候,我们要把数据激活,动态的用起来。这些都是未来的趋势。”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了项目数据管理,将三维技术引入项目管理,使数据变得有用、有序,且非常有价值。最后,罗能钧指出,每一个导则都是一个工作的准则,如果不按照准则设计,就没法进行模型的设计,如果做不到这样,方案就将永远停在空中。从项目管理的实践者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我希望经验和做法,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
投稿|推荐|提问
热点推荐
最设计更多>>
最话题更多>>
设计企业档案更多>>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