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精英访谈 > 内容页

松原弘典:我来中国最直接的原因是两国经济

来源:中华建筑报 时间:2012-10-18 14:26:08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日本建筑师松原弘典来中国,并且在北京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似乎是一个必然。

  邂逅席殊书屋

  在松原弘典的办公室,放着一本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书——1997年张永和的作品集《非常建筑》。

  早在1996年,松原弘典还是东京大学研究生,他到北京做过一次研究工作——采访一些上世纪50年代在俄罗斯留学的清华大学老师。

  有一天,松原弘典走到原建设部附近,发现有一个很小的书店席殊书屋,它的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室内装修强烈吸引了他。“当时我很感动,在中国还有现代设计!”席殊书屋的室内设计者是张永和,松原弘典那时还不认识这位后来名扬中国的建筑师。“如果用国际水准衡量的话,我认为在中国有很多的建筑不怎么好,只有这个小书店,而且只是个室内设计,却让我感觉到了现代建筑的气质。”从那时开始,松原弘典说,他看到中国有很多机会。

  这么一个小房子的室内设计,吸引了那么多人的关注!松原弘典很想认识这位建筑师。1997年松原弘典又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和日本建筑学会共同举办的近代建筑研讨会,邂逅了张永和,而后去了非常建筑工作室拜访。“我很感动他对建筑的态度,认为他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第一个独立的建筑师。工作室很小,但设计的立场很坚定。”

  12年后,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中国出现了现代建筑风格的新10大建筑,松原弘典也明显感受到了这些建筑的宏大,而当谈起和席殊书屋的邂逅、和张永和的交谈,松原弘典依然用了非常赞赏的口吻。

  2002年,松原弘典到非常建筑工作室工作。1年后,感觉“时机到了”。就在这时,松原弘典和一家中国装修公司联合投标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他的方案中标该项目室内设计。“我想自己应该是独立的时候了。”松原弘典对张永和说了原委,张永和同意,并邀请他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授课。

  2003年至2005年,松原弘典在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日本现代建筑》课程。2005年,他建立了北京松原弘典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遇到问题,请找我们

  “我独立后在中国做项目,肯定有很多难处,就好比中国建筑师去日本开公司做项目一样。问题是,现在日本没有项目,中国有,这样说来反而比在日本容易多了。”在中国相继做了运河岸上的院子独立住宅、三里屯VILLAGE北区EAST等项目后,对于在中国作设计,松原弘典有了新的感觉:“最难把握的是现场。”

  “中国的设计单位都太忙了,活太多,往往画张图交给甲方后工作就结束了,因为马上要做别的项目。”这样控制不了项目,松原弘典认为:“开工、施工和建筑师没有关系了,这样出来的建筑肯定不好。”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做建筑,关键在现场。

  松原弘典在伊东丰雄事务所的4年,大部分的时间在现场。伊东丰雄主持设计的日本仙台市媒体中心从1998年到2001年在建,一年半的时间,松原弘典在东京的办公室为此画施工图;项目开工后,他和同事搬到了仙台市,两年半的时间,每天在工地。通过这个实践,松原弘典说建筑设计不在办公室里,也不在建筑师的脑子里,在项目现场。能解决好现场,就能做出好建筑;如果不能,虽然画出了好的施工图,不能实现,那施工图就没有意义了。“把握什么最重要?就是现场的问题。”

  目前,松原弘典事务所在青岛有一个写字楼项目,事务所的建筑师常驻青岛,他们每天必看现场,“在现场,每天都能发现不同的问题,我们就要当场解决。”这个项目的甲方也非常愿意建筑师参与项目的控制。有时候甲方遇到问题,会说:“这个问题不关设计单位的事,我们自己解决吧。”松原弘典一直对甲方说:“遇到问题,请找我们,我们和施工单位一起解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
投稿|推荐|提问
热点推荐
最设计更多>>
最话题更多>>
设计企业档案更多>>

友情链接

LINKS